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125次
原标题:完善特色产业提升“造血”功能景东县——茶特中心五年来一直为脱贫攻坚而努力。
从2016年到2020年,五年来,普洱市景东县茶叶及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县扶贫指挥部和县产业扶贫工作组的指导下,结合茶叶及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的职责和功能,
重点抓好全县烤烟、蚕桑、茶叶、咖啡、生物制药等产业的培育壮大,完善蚕桑、茶叶、烤烟等特色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贫困户产业发展能力,做好贫困村帮扶扶贫工作。
扎实开展扶贫工作。
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派出精兵强将,确保定点帮扶工作取得实效。近五年来,景东县茶叶专项发展中心先后派出25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分赴6个乡镇的10个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2020年,该中心将向国外派遣22名扶贫工作者。
其中,县扶贫指挥部4名(副主任2名,工作人员2名),第一村书记3名(山东镇大屯村、大朝山、文井镇文化村、朱鹏村),村工作队15名(山东镇大屯村3名、大朝山、昆嘎村2名)。
景福镇陆家村3人,会寺村2人,塘里箐村2人,文井镇文华村1人,朱鹏村1人,安定一仓村1人。挂包帮扶3个村(大朝山镇东洞镇大托村、文井镇文化村、朱鹏村),涉及2530户8529人。
其中贫困户304户998人。此外,还派出10名员工到3个定点帮扶村开展网络管理工作,配合乡、村两级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五年来,
该中心已派出干部职工开展“挂袋转访”12080人次(年2416人次)。
访问了40,150户贫困户(每年8,030次访问);开展了40期驻村工业综合技术培训,培训2430人;参加“小手拉大手”活动,为1008人改善生活环境;召开540次小组会议宣传扶贫政策,
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双推荐,帮扶村上党课12次。
瞄准扶贫目标,集中力量确保定点帮扶实效。定点帮扶开展五年来,查特中心紧紧围绕“两忧三保”,列出751项扶贫标准,深入镇村两级农户合作,开展住房建设“十一项”和居家环境“十三项”调查。
居住环境升级为“六清六净”。按照贫困户的扶贫标准,查了标准,查了表格,查了差距。努力通过政策宣传、走访和实际参与来明确问题。同时,单位和职工共投入资金约50万元帮扶该村。
组织社会捐赠折合11.7万元,先后引进5个产业项目(茶叶初加工院2个、蚕桑养殖1个、烤烟航道修复1个),产业扶持资金总额约200万元。经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
结对帮扶的3个村304户贫困户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贫困户生产生活明显改善,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为全县扶贫工作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克服这一流行病的影响,巩固援助的有效性。自1月份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查特发展中心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文件精神,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加强自我防范,安装健康码,如实申报个人信息。
加大防控宣传力度,粘贴宣传标语30条,发放防疫物资酒精50升、口罩450个。截至目前,本单位工作人员未发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全体干部职工的健康安全得到了保障。为了帮助该村有秩序地恢复工作,
查特发展中心投入124人指导贫困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大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力度,要求农户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疫情防控政策,动员符合条件的农户,有序复工。
截至目前,全县茶叶、蚕桑、烤烟、生物医药、咖啡等产业均已恢复生产,取得可喜成绩。
发挥产业优势,做好产业扶贫
做好全县贫困户特色产业发展的引导工作。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大力气摸清特色产业的发展底数,算好特色产业的账,突出特色产业的扶贫效益。
一是配合贫困户产业普查,摸清全县茶产业、烤烟产业、蚕桑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等特色产业种植情况,确保产业扶贫工作干干净净、问题清,为上级领导决策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提供详实依据。
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特色产业综合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五年来,全县共完成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综合技术培训112期8024人次,蚕桑产业综合技术培训260期12450人次。
累计21期生物制药综合技术培训1620人次。共培训新型经营主体575个,培训包村干部386人。三是以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为目标,发挥产业优势,了解贫困户需求,做好特色产业规划。
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分类指导(适合桑园、适合茶则茶、适合烤烟)。通过蚕桑、茶叶、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大面积发展,脱贫成效显著。
详情见下表。
实现1家蚕桑龙头企业(中丝集团京东公司)与19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天则茶业、茶窝子等87家茶业经营主体、59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家生物制药经营主体、775户种植中药材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系,1家烟草龙头企业云南省烟草普洱公司京东分公司与16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家咖啡经营主体建立较好关系
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产业扶贫
加强组织保障。2016年起,单位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若干副组长,四名主任和一名中心主任为主要成员。随着单位的合并和变更,
扶贫工作组和专项扶贫办仍保留。中心主任李明红是扶贫工作组组长,四位副主任是副组长,所有干部职工都是工作组成员。副主任马先宁主持扶贫办日常事务。
罗专设扶贫办,负责与扶贫有关的文件、项目、数据统计和上报,文件处理和收集,宣传报道等专项工作。该中心将扶贫作为“十三五”的重点工作。
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科室分管领导抓,技术干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抓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每年年初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年底总结扶贫工作。
强化产业扶贫优势,抓特色产业。为确保我县特色产业扶贫的深化,引导贫困农民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一是配合县产业扶贫工作组开展的贫困户产业调查。
摸清全县茶叶产业、烤烟产业、蚕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特色产业种植情况,确保特色产业扶贫工作干干净净、问题清,为上级领导决策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提供详实依据。第二,利用本行业板块的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的规划。
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分类指导贫困户产业发展(桑葚适宜、茶则茶叶适宜、烟草适宜)。第三,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做好县内的烟、桑、茶、药等特色产业。目前,
我中心现有技术人员31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技师12人,中职技师12人,初级技师6人),加上京东烟草分公司、京东优品(原佳豪)公司所有技术人员,为全县贫困户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多措并举推进扶贫。一是注重标准化基地建设。按照产业集聚、资金聚集、项目集中、效益集中的原则,引导茶叶、烤烟、蚕桑等优势骨干产业发展标准化基地。
争取各类项目发展优质烟叶示范区、高产桑园示范区、标准化茶园、有机茶园等。二是着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五年来,争取各类项目54项5738.13万元,加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通过巩固、优化、提升产业利益联结,积极引导发展茶、桑、药、烟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茶、桑、烟、药等特色产业。三是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品牌。
按照市委、市政府“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打造名山茶的要求,组织成立“无量山普洱茶”诚信联盟和京东爱心茶园合作联盟,推动打造无量山普洱茶公共品牌。做好“三品一标”的宣传工作,
动员指导企业、合作社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登记,以期提升景东特色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全县有机茶园基地认证、转换面积37822.6亩,其中取得有机茶园基地认证面积16699.6亩,
转换认证面积21123亩。目前有10家茶企、合作社取得了有机茶园基地认证证书,12家茶企、合作社取得了有机茶园基地转换认证证书。2家企业取得有机茶加工厂认证证书。
抓实问题整改,正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本着以问题找短板,以短板找整改,以整改促提升的工作思路,对照各级各类巡视巡察组和督导组反馈的问题清单,依照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小组的整改方案做实整改措施,
最后到落实整改情况,不断以整改和完善整改提升产业扶贫工作。
涌现出一批产业扶贫典型个人案例
《托起“紫金普洱”,带景东茶农脱贫致富——王岳飞同志茶产业扶贫典型事迹》
浙大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副院长、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号召,带领浙大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全力参与浙江大学定点帮扶云南景东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以促进景东茶产业发展和古茶树资源开发保护为抓手,为景东茶农脱贫致富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王岳飞教授先后四次带领博士团、农学院社会实践团到景东,深入茶叶生产一线,探访茶农、茶企、茶山,围绕“助力精准扶贫”主题,进行景东茶产业资源、古茶树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景东茶产业发展瓶颈等专题调研,
梳理茶产业发展最为真实清晰的脉络。通过王岳飞的努力,由浙大吴朝晖校长于2016年首度提出,我国茶学泰斗刘祖生教授题字样包装,王岳飞教授团队全程质量把关,景东天泽茶庄园限量制作,
来自无量山区独特环境古树茶,通过匠心工艺,精心打造,被打造成铭刻浙大与景东双方的烙印,书写着茶叶、文化、扶贫故事的“紫金普洱”茶饼也成了铭刻浙大与景东情缘的茶印记。
“紫金普洱”一经问世,在2017年校庆一天认购17120饼“紫金普洱”,2018年校庆一天认购18121饼“紫金普洱”,2019年校庆一天认购19122饼“紫金普洱”,
三个校庆日共计认购景东茶82吨总价值超出1500万元。对浙大校友来说“紫金普洱”是他们对滇西奉献爱心的一小部分,是浙大在景东扶贫故事留下的余韵,是他们回味自己母校担起时代使命的骄傲。对景东茶农来说,
“紫金普洱”的问世让“古茶树成了贫困户的‘摇钱树’”。托起“紫金普洱”的王岳飞一行也成为景东茶业该铭记的茶人。
《景东:小蚕织金茧,蚕桑产业铺就脱贫路——景东县蚕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景东县立足于自然优势,围绕着“依托一个企业,建设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的思路,大力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如今,蚕桑在景东大地上,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景东2000年引入示范种植,之后的几年,通过宣传发动引领农户种桑养蚕,效益明显,桑蚕产业成为全县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今,蚕桑产业成为景东不可或缺的富民产业,2018年,
全县7796户蚕农种桑养蚕5.2万亩,养蚕6.9万张,生产鲜茧0.25万吨,实现蚕农总收入1.19亿元。曼等乡排沙村就是一个典型的蚕桑脱贫村,发展桑园面积360亩,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都通过种桑养蚕实现了脱贫摘帽。不仅是排沙村,2019年景东有19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桑养蚕,1218户都种桑养蚕为主导产业实现了脱贫。随着景东产业扶贫工作的推进,
蚕桑在产业脱贫和助农增收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对此,景东县茶特中心主任李明红也表示,“蚕桑产业是景东的富民产业,合挑产业脱贫致富的大梁。”
经多年的实践,景东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形式,构建一套“公司技术中心+乡镇技术服务站+村级蚕桑辅导员+小组蚕桑联络员”的专业化蚕桑产业发展技术保障体系。不仅是通过技术服务的四级联动,
2019年全县还开展对蚕农进行桑园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蚕病防治、地蚕大棚饲养等关键技术的培训及帮扶指导35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658人,大大提高了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技能和种养水平。
2019年,景东县新增种桑养蚕建档立卡贫困户567户,新植桑园1701亩,现在国家逐步开放丝茧市场,老百姓种桑养蚕的极性更高,产业活性更大,蚕桑产业担起景东人脱贫致富的重任。
《景东天泽茶业助力脱贫有担当》
普洱天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秉承“质量、绿色、健康,诚信”的八字宗旨,依托多年从事茶叶种植加工事业的经验,通过建立优质原料基地基地,满足了公司的生产原料,发展先进生产工艺、提高茶叶品质增加了茶产业的收入,
促进了全县茶产业的发展,为扶贫攻坚工作奉献力量。
公司通过走茶叶有机化道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援建“小微初制所”、引领茶农学“技”升能、提供就业平台增茶农收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等措施,走品牌化道路、小微初制所成贫困户增收亮点、强化利益联结。
普洱天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下一步将继续整合品牌,结合生态优势,探索茶园观光、休闲体验等多业态发展,真正实现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脱贫奔小康的步伐,为景东打赢精准脱贫战作出公司应有的贡献。
景东县茶特中心将严格按照《景东县贫困退出后续帮扶巩固提升计划》落实好后续帮扶巩固提升措施,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大全县特色产业扶持力度,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二是超前做好谋划,巩固产业发展成果;三是培育市场品牌,提升加工水平;四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带贫能力,共谋产业发展;五是构建现代市场,健全流通体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铁观音茶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铁观音茶…
云南省普洱市茶产业概况(一)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下面,凤凰单丛茶网为您详细介绍。原文内容如下:一、普洱市基本概况(一)历…
凤凰单丛:凤凰单丛凤凰单丛: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图书,以下是凤凰单丛茶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潮安凤凰单丛十大名杉…
近年来,宁洱县以“产业兴县”为总抓手,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底线,不断夯实绿色产业发展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