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具 >

四川通江: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861次

1月11日,我走进四川省通江县兴隆镇兴隆村。连绵起伏的茶园一望无际,茶农们三五成群地在补种茶苗。村民郭于华正在快速挖坑、播种、覆土。不到一分钟,一棵小小的茶苗已经种下。

“农场忙的时候,我们就在屋里搞生产,平时去基地做点除草施肥的活补贴家用。清明节前后,我来帮白茶公司采茶。有时候一天能摘两三斤,一天能赚两三百元。”郭于华说她把她所有的两英亩土地都种上了茶树。

四川通江: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每天在茶园忙碌,不仅免去了繁重体力劳动做不了的后顾之忧,而且收入也不错。

通江县兴隆镇种茶历史悠久,茶产业也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人人有一亩茶”是老百姓口袋不断鼓起来的重要支撑。通过企业入驻、大户带动、小户跟进,村民不仅解决了就近务工的问题,也有了致富的门路。

“我今年71岁了,不可能出去工作了。我们家的10亩地都种上了茶。今年年初投产,达到2万多元。预计明年能达到七八万元。以后我们的养老就靠这一片茶叶了。”村民李红涛高兴地说。

近年来,通江县兴隆镇以“茶旅融合”为思路,依托李三故居、铁管崖等旅游资源,结合全镇1.84万亩茶园,大力发展山区高效特色茶产业,培育了巴蜀白茶、三圣岛、翰林毛尖等多个名茶品牌。

“我们公司在同江有6个茶叶种植基地,每年收购鲜叶4万斤左右,能有效带动周边15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这里的旅游资源,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

努力带动更多人致富。"巴蜀白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到兴隆镇翰林村,就到了“李三故居”所在地。“李三”是指清代学者李蕃和他的儿子李钟泌、李钟娥。他们的作品被编为《雪鸿堂文集》,纪晓岚赚了《四库全书》,称赞他们是“具有古代好官风范的人

文可与‘三母猪’相提并论,并称通江‘三梅’。

围绕“李三故居”,大力改造老茶园,新扩建有机示范茶园。500多亩高山富硒茶园既是产区又是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这也让回乡创业的于雪发掘到了其中的商机。

“平时来这个地方品茶、休闲的人很多,所以我们同时也办起了一些配套农家乐的产业。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我们的翰林花海和巴蜀文化风情园,预计今年五一前完工并对外开放。

凌雪乡村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于雪说。

体验观光茶园,体验三大李文华,探索神秘洞穴.今天,翰林村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感受浓郁的当地文化,成为许多游客的度假胜地。

“今天天气真好。我和几个朋友来过几次!”正在钓鱼的游客王勇说:“这个地方可以钓鱼,可以吃农家饭。李三历史悠久,离县城不远。交通非常发达。十几分钟就能起来,山川与茶园相依。

环境很好。"

据悉,近年来,兴隆镇将“三个李文华”与茶产业捆绑在一起,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与产业结合。满山遍野的“茶籽”变成了增收的“金叶子”,撑起了百姓的“钱袋子”,各种配套设施纷纷效仿。

茶旅融合发展,以旅促茶,带来新气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茶旅融合发展思路,加快完善山区高效茶旅融合示范园区建设,以茶促茶、以游促茶,努力打造省级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构建乡村振兴产业繁荣新格局。”通江县兴隆镇党委书记田华说。

标题:四川通江: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茶讯_中国茶讯_国际茶讯

本文地址:音叉吧。com/荀子/xinwen/17077.html

往期文章:文光体育旅游局:梧州市三项新六堡茶制作技艺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下篇:“90后”贵州小伙深耕新茶推广黔茶。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