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具 >

茜草根的功效与作用图片(茜草根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654次

别名

雪见愁(《土宿本草》)、山龙(《格致余论》)、地苏木、活血丹(《纲目拾遗》)、红龙须根(《贵州民间方药集》)、沙前阳根(010-300) 00 ), 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河南中药手册》)、红科子根、童拳、娃娃拳、拉拉扬子根(《江苏植药志》)。

茜草根的功效与作用图片(茜草根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功效

行血止血、调经通经、止咳祛痰。可用于治疗吐血、鼻衄、尿血、便血、崩漏、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等。 《山东中药》 :' 主用于寒湿风痹、黄疸、补虚。 ‘《本经》 :’止血、内出血、膀胱不足、跌倒。 “主要是由于麻木、发热、受伤和跌倒。 '《别录》 :'治疗心痛、肺痛、吐血、腹泻六极。 ‘《药性论》 :’可止鼻塞、带下、产后血尿、乳头结节、月经不调、肠风、痔疮、瘘管、排脓;还可治疮毒、疔疮、精液、尿血、跌打瘀血。 ' 《日华子本草》 :' 治疗心悸、心烦、心热。 ' 《伤寒类要》 :'除去死血。 ' 《珍珠囊》 :' 打通经络,治疗关节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杜文邪《纲目》 :’功能专治痈毒、瘘管、经闭、便血、带下、痔疮、风痹、肿胀、黄疸、虫伤等。 ' 《药鉴》;' 《纲目拾遗》 治狂气疼痛,通经生子,黄疸,瘘管,蛇伤。 '《葛祖方》 :'治疗霉菌中毒。 ‘《本草撮要》 :’效果很强。适用于患有佝偻病的儿童和孕妇。 '

作用

止咳祛痰作用

小鼠口服茜草根煎剂有明显的止咳祛痰作用(氨喷雾法诱导咳嗽),但加入醇沉后,滤液失效。

对平滑肌的作用

在离体兔回肠中,茜草根煎剂可拮抗乙酰胆碱的收缩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孕妇口服还可增强子宫收缩。

其他功能

温浸茜草根,可使蛙蹼膜血管扩张,稍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据推测,它具有轻微的止血作用。茜草根对试管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菌、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大肠杆菌、A、B型链球菌无效。茜草制剂仍然可以治疗膀胱结石。虽然它对由镁或铵组成的结石有一定的溶解作用,但实际上对膀胱结石作用不大。它可以兴奋膀胱肌肉,从而帮助排出结石。对大鼠实验性肾结石或膀胱结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或预防作用。

茜素是一种长期以来人工合成的色素(橙红色)。口服可使尿液和乳汁呈红色。与其他醌类化合物类似,大剂量可降低动物血压而不影响心脏,对离体肠管有一定的利尿和兴奋作用(张力略有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胆道无杀菌作用。茜素对人结核杆菌的作用很弱。茜素和茜素对蚯蚓、蜗牛、囊尾蚴和羊的大肠寄生虫有毒,但对大鼠、兔子和人类毒性很大。茜素可抑制大鼠皮肤结缔组织的通透性,与芦丁类似,并可能具有抗炎作用。在小鼠离体小肠测定中。茜素、茜素无明显解痉作用。茜素仍可用于测量肾功能、研究骨骼生长、识别和分离细菌以及进行免疫学研究(抗体吸附剂)。

用法用量

服用:汤剂内服,23元;或入丸或散。

成分

茜草根含茜素、茜素、伪茜素、茜草色素。

炮制

茜草:挑出杂质,去苗,洗净,润湿,及时切片,晒干。茜草炭: 取茜草片,放入锅中炒至外焦黑内老黄,喷水冷却。

性味

苦,寒。 《现代实用中药》 :'苦寒。 '《本经》 :'咸、平,无毒。 ’到了心里。肝经。

宜忌

脾胃虚寒、无瘀者不宜服用。

《别录》 :'怕老鼠。 '

《本草经集注》 :'不要乱动铁或铅。 '

《雷公炮炙论》 :'患者虽有血证,但若患者腹泻,不能好好吃饭,则不要服用。 '

《本草经疏》 :'气虚、不纳血、脾寒者不宜使用。 '

《本草正》 :' 精血亏虚、脾胃虚弱、阴火两虚者禁用。 '

《本草汇言》 :' 无瘀者不宜服此药。 '

归经

经络回归_心经

加工采集

春、秋季采挖,除去茎、苗,除去泥土和细须根,晒干。一般来说,秋季采摘的品质较好。

药材鉴别

根茎不规则,块状,上部有地上茎残基和细根残基,下部生有数个或数十个分枝根。根呈圆柱形,弯曲,长约1020厘米,直径0.11厘米。表面棕色或红棕色,有细纵纹。软木塞很容易剥落,露出黄红色的主要部分。质脆,易折断,断面扁平,呈黄红色或浅红色,有许多小孔。气微,味微苦。以条状粗长、表面红棕色、内部暗红色、分枝少、无茎苗、细须根少的为佳。

主产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此外,湖北、江苏、浙江、甘肃、辽宁、山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亦产。陕西、河南产量最大,质量最好。

四川药材中,带老茎的根茎仍按与茜草根相同的方法使用,产品称为“茜草藤”。

在江苏,同科植物的根被用作茜草的替代品。该药材称为“白茜草”或“土茜草根”。其外观颜色浅;断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厚者可见浅棕色同心环。如果切片时用热水浸泡,水会变成浅黄色,茜草的根部浸泡在水里会变成浅红色。参见“彭子菜”文章。

植物形态

茜草(《本草从新》)又名:茹仙(《本经》)、毛搜(《诗经》)、茜草、地血、牛藤(陆鸡《毛诗传》)、红蓝(333 60010) -30000虚光笔记)、染色赤草(《诗疏》)、西方天王草、四月金阳草、铁塔草、风车草(《史记》)、西迪亚藤、五叶藤(《蜀本草》)、图前苗(《土宿本草》)、绣球花(《履巉岩本草》)、金丝草、红丝线、锯草(《救荒本草》)、红茜草、四轮草、骨草、红领巾、麦珠、铁血藤、活血草、吊豆、龙龙草、念念草、涩草、破血草、仙藤、血茜草、本草接骨丹、红根藤、鸭蛋藤、染蛋草、红内消、红根草、拉拉藤、牛参、锯草、粘藤、大锯草、破血丸、小女儿红。多年生攀缘草本,长13米。有数个或数十个枝根,细长,颜色黄红色。茎呈方形,有4棱,棱上有刺。叶子有4片轮生叶,有长叶柄。叶子呈心形或狭卵形,长1.5至6厘米,宽1至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圆形,全缘,叶有脉35条。芽自基部生出,叶柄及下叶中肋上有倒刺,聚伞花序圆锥形、腋生或顶生;花小,花萼不明显;花冠有裂片5,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联合,淡黄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丝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柱头头状。浆果小,球形,肉质,红色至黑色。花期为七月至九月。果期为9月至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野、山地林缘及灌木丛中。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主产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此外,湖北、江苏、浙江、甘肃、辽宁、山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亦产。陕西、河南产量最大,质量最好。

药用部位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科植物的根及根茎。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 鲜茜草六钱(干品三钱),陈皮六钱,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每日服2次,每次50ml。或将茜草、陈皮煎汤浓缩制成片剂,每片0.6克(含茜草、陈皮各0.5克)。每日服3次,每次101.5粒。 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23例,1个疗程有效率40.7%;两个疗程后,有效率69.1%。观察喘息型疗效略优于单纯型;不吸烟者疗效更高;男性有效率高于女性;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症状较轻者疗效较好。茜草具有较强的镇咳作用,其次是祛痰平喘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服药后,肺部的干、湿啰音和喘息音大多减少或消失。半年后随访,显效率为36.6%,复发率为46.5%。 1年后第二次随访,显效率仍为33.3%,复发率为65.2%。服药期间未发现严重副作用。

来自何书

《纲目拾遗》 .钱根原创作品

常见药方

】治疗不规则吐血: 茜草一两。生陶罗为粉。每剂取2钱,加水1杯,煎至70%,放凉,食后服。 (《植物名实图考》) 治虚热口渴、吐血后解毒: 茜草(锉)、雄黑豆(去皮)、甘草(炙、锉)各等份。三味加,罗捣细末,加精华水、丸为大。每次服一丸,用温水溶解,随时服用。 (《本经》茜草丸) 治吐血: 鸡血藤膏二钱,三十七元一钱,茜草根半钱。煎服。 (《简要济众方》) 治鼻衄出血: 茜草根、艾叶各二两,乌梅肉(干)半两。添加细粉。蜜丸大如梧桐树。三十丸,用乌梅汤服。 (《圣济总录》 千枚丸) 治妇女月经不调: 茜草一两。用黄酒水煎,空腹服用。 (《医门补要》) 治风湿痛、关节炎: 鲜茜草四两,白酒一斤。将茜草根洗净捣碎,浸酒一周,酒煎后空腹饮用。第二次是喝到醉到80%,然后睡觉,浑身出汗,每天一次。服药后7天内不要入水。 (《本事方》) 治荨麻疹: 茜草五钱,银地蕨三钱。水煎,加黄酒二两饮。 (《经验广集》) 防疮: 取茜草根汁。治疗时,若瘟疫蔓延,生疮, 煎茜草根汁,入酒。 (《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疔疮:地青玉,阴干研末,重者八钱,轻者五钱,用好酒煎。若黄,以酒服下,渣敷疖子。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备注

此外,下列植物也用作茜草: 长叶茜草,茎明显方形,叶披针形,长210厘米,基部圆形,先端渐细,叶柄也较长。用于四川、贵州。 茜草叶柄短,叶宽椭圆形,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花序短。用于四川、东北等地。 叶舵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果实是黑色的。山东部分地区使用。 黑果茜草,形状与茜草相似,但果实成熟时呈黑色。用于黑龙江、辽宁、甘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