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256次
小麦芽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减少乳汁、减轻腹胀。用于消化不良、脘腹胀痛、脾虚食少、胸汗积滞、乳房肿痛、妇女断奶等。生麦芽健脾和胃、清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汁积汗等症。烤麦芽行气、消食、恢复乳汁。适用于因积食而断奶的妇女。焦麦芽用于消食化滞,用于食积腹胀疼痛。
【品名】:麦芽
【别名】大麦糯米粉、小麦糯米粉、大麦毛、大麦芽。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
【性味】:甘,微温。
《药性论》:味甘、无毒。
《汤液本草》:性温,味甜咸,无毒。
《本草再新》: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经。
《本草汇言》:入足太阴、阳明经、手阳明经。
【药用部分】:为禾本科植物大麦发芽的颖果。
【产地与分布】: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各地均有生产。
【形态特征】:大麦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厘米。叶鞘松散,紧贴茎;两侧有较大的耳朵;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子扁平,长9-20厘米,宽6-20毫米。穗长3-8厘米(芒除外),直径约1.5厘米。小穗密集,每个节上有3个发达的小穗。小穗通常无柄,长1-1.5厘米(芒除外);刺披针形,微被短柔毛,先端伸成芒,长8-14毫米;外稃背面无毛,有脉5,先端伸成香芒;芒长8-15厘米,边缘有细刺,外稃与外稃等长。颖果腹面有纵沟或凹痕,先端被柔毛。成熟时紧贴外稃,不易分离,但有些栽培品种则易分离。花期为3月至4月,果期为4月至5月。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为30-120g;或入丸、散。
消化、消化;回到牛奶。食物摄入不足;腹部饱胀和腹泻;恶心和呕吐;食欲不振;乳汁停滞;乳房肿胀和疼痛。治疗久食积食,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胸胀不愈。
《药性论》:消化食物,打破空调,缓解腹胀。
《千金·食治》:消食中和,煮至日终红黑,捣成膏止泻止泻,与纯糯米糊同服,连三昼夜一次。
《日华子本草》:温热、降气、开胃、祛霍、除烦、祛痰、破结、可安胎。
《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煎黄,取面条用。
《滇南本草》:舒中下气,止呕,消积食,止吞酸吐酸,止泻,缓胃扩膈,治疗妇女乳汁失禁、尿失禁。母乳。
膈速食:麦芽四两,神曲二两,白术、陈皮各一两。一天下来,蒸出来的糕团有五子那么大了。每人服人参汤三至五十丸。 (《纲目》)
治产后腹胀,呼吸困难,气短烦躁:将麦蘖合拢,用酒研末,久治便秘。 (《兵部手集方》)
治饱食后卧,五谷劳损,四肢疲重,欲卧,饭后常服:薏苡仁一升,花椒一两(共煮)、干姜三两。研末,每次取方寸匕,日三四次。 (《补缺肘后方》)
治产后热病,乳汁胀满,不育: 麦蘖二两,炒为细末。与清汤拌匀,服四服。 (《丹溪心法》)
不适合哺乳期妇女使用。
《食性本草》:久食会消肾。别吃太多。
《汤液本草》:以豆蔻、水砂、木瓜、芍药、乌梅子、黑梅为使者。
《本草经琉》:无停滞。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
《本草正》:孕妇不宜多服。
《药品化义》:痰火哮喘或孕妇请勿使用。
《别录》:《消食合众》。
《本草纲目》:“消化所有米、面、水果食物积累。”
别名台湾海桐功效活血化瘀。可用于治疗闭经、肿块、出血、小儿疳积、流行性腮腺炎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理气血,调经”。…
别名刺槐内皂苷功效祛除顽痰,清除油腻污垢。治咳嗽痰多,痢疾,肠风,大便毒,头疮,疥疮。《纲目》:‘祛风湿、泄泻、便血、疮…
别名小簇红景天、凤凰草、凤凰草、莲座丛功效补肾、养心安神、调经、活血、明目。主治虚劳乏力、骨蒸、倦热、燥血倦怠、月经不调…
别名大柴胡,银柴胡,马兰头(《贵州民间药物》)。功效发汗缓解症状,理气止痛。性味性凉,微苦、辛。加工采集夏季收获。植物形…
功效清热消肿。治咽喉肿痛、痈肿、跌打损伤。《药性考》:'捣汁治咽喉肿痛。'《陆川本草》:“促进肌肉生长,减少肿胀。”捣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