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井 >

解读祁门红茶,兴衰二百年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907次

解读祁红

(1)什么是祁红?

解读祁门红茶,兴衰二百年

根据祁宏的国家标准,它被定义为具有祁门香气的工夫红茶。

其产地包括:祁门县、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县、易县等。历史上还包括江西省浮梁县。它是一个自然的经济区域概念,而不是一个社会行政区域概念。

有人说祁宏是祁门的红茶。这是一种狭隘的地方主义,很浅薄。

在制定红茶国家标准时,众说纷纭。最后用了“祁门香”二字来定义,完全符合历史。曾经,江西叫傅宏,池州叫池红,没有安徽红茶。

上述两省六县应该是祁宏的起源。据我调查研究,与祁门、东至、石台三县接壤的西黄山,在历史上是祁宏的核心产区,蠡口是核心产区的集散地。

目前这个地区生产的绿茶质量也不错。一位长期在祁宏产区基层工作的老茶师告诉我,优质的祁宏不是产于山区或河谷沙洲,而是产于透水性好的黄棕壤中山区,土壤肥力一般。

(二)祁红为什么“作秀”

祁红是中国功夫红茶的后起之秀,她最香。这是世界茶叶专家早就公认的不争事实。

祁宏功夫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花清果香”是它区别于绿茶的魅力所在,它还具有果实成熟时的甘甜香味。祁门香是一种具有地域魅力的红茶名称。

(3)祁宏工艺的精髓

祁门等县,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区占90%以上,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早晚温差大。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建国前中国经济落后,茶叶经济更落后。齐红茶区生产条件十分简陋,生产投入只有土地和劳动力,没有生产资料。

茶园里没有化肥和农药。茶园管理除了中耕除草,就是“七挖金八挖银”(秋深耕)。春夏采茶,秋留茶。

鲜叶采摘后,铺在竹篮上晒萎,人工揉搓(用手或脚)后,湿坯卖给上门的“蜗牛”。我开玩笑说:祁宏发酵是在蜗牛的肩膀上。茶店买湿青体,晒干,精制成功夫红茶。

历史上所有的茶叶品牌都有“面包师注册”,可见祁红茶区面包师的社会地位,“火力点”是工艺的精髓。

祁宏的兴衰

祁红自1875年问世以来,已远输欧美。不久,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祁门红茶”获得特别奖和金奖。建国初期,祁红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80年和1985年,安徽祁门茶厂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奖(在全国茶叶中,国家最高产品质量奖是石峰牌特级龙井)。

1987年,安徽祁门工夫红茶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奖中获得金奖。

“祁门香”飘香五大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的国礼茶。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曾向外国元首赠送祁门红茶。

20世纪90年代,祁宏市场每况愈下。祁红茶区,"红变绿,高排档",大力发展名优绿茶。

中坤工夫红茶经过近150-200年的发展,也全面衰落了。中国红茶之所以每况愈下,我说三点:

茶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已经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国家也不缺外汇。出口成本要算,红茶出口长期亏损的生意更是难以为继。

(2)直接原因是资源有限,产品缺乏竞争力。与国际畅销的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的红茶相比,质优价廉。一旦国际红茶产能过剩,中国红茶将首当其冲。

深层次原因是文化。甚至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已经生产和消费绿茶一千多年了。

先蒸绿茶,再蒸绿茶,最后炒绿茶,一直延续至今。中国是绿茶的王国,中国茶文化的主流是绿茶文化。

红茶怎么样?生产和消费的历史只有400年左右,其发展的动力是对外贸易,所以红茶的消费在中国并不普及。

迎接红茶新时代

红茶国内销量能达到5%的话就是3.5万吨。但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从另一个角度看,红茶的潜在市场应该是巨大的。红茶的风味也很有特色。中国人不是天生偏爱红茶吗?

从历史上看,鸦片战争前后的150-200年间,黑茶大发展,其推动力是外贸需求。

中国绿茶的出口比红茶早150年。产品有菠萝茶和武夷茶。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茶产业由“辉煌”到衰落的100年。建国初期,茶源分配是“内销以出口为准”,红茶产品长期以出口为主。“绿转红”是当年实施贸易政策的具体措施。红茶的国内市场尚未开发。

红茶的兴衰,就是红茶外贸的兴衰。建国后,如果没有政府扶持,不可能有红茶的大起大落,当然也不会有20世纪末以来的大起大落。繁荣是政府,衰落也是政府。

因为绿茶品质最原始,历史最悠久,中国茶区的资源条件也最适合生产绿茶。古今国际绿茶市场都是中国主导,中国人说了算,什么好什么差。

自20世纪以来,国际红茶市场一直由碎红茶主导。什么样的红茶好,什么样的红茶差,中国人没有发言权。中国的中低档红茶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只能作为“填充物”。高档工夫茶的国际市场空间小。

近年来,高档工夫茶供不应求(高档由红变绿的结果),退出市场后难以恢复。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希望。例如,俄罗斯和东欧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当然要进行市场调研,用事实说话。

国内市场是一个13亿人潜力的大市场,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处女地!红茶资源也有开发潜力。

黑茶经济已经到了无路可疑的地步,但过了这个坎,应该就是“另一个前途光明的村子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