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井 >

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453次

豆蔻是一种中药,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的中药。只是人们对它了解不多或者不重视而已。一般主要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不同的配方功效也不同。

草豆蔻的简介

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别名】:大草寇、豆蔻、沥寇、肥类子、豆蔻籽、草寇、曹果、偶子、草寇仁、丸子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

【性味】:味辛;性质温暖。

《别录》:辛、温,无毒。

《医学启源》:辛辣。

《千金·食治》:辛、温、涩、无毒。

【归经】:归脾、胃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肺经。

《汤液本草》:入足太阴经、阳明经。

【药用部分】:姜科植物小豆蔻的种子块。

【产地与分布】:生于山地、疏林、山谷、河边及潮湿林缘地区。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形态特征】:豆蔻科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1.5-3m。叶柄长1.5-2厘米;叶片狭卵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0-65厘米,宽6-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有缘毛,两面无毛或下面仅被极稀疏的粗毛。叶舌茄,长5-8毫米,外面有粗毛。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20-30cm,花序轴密被粗毛,花梗长约3m,苞片乳白色,宽椭圆形,长约3.5cm,先端钝,基地团结;花萼呈钟形。白色,长1.5-2.5厘米,先端有3个不规则钝齿,一侧深裂片,外被毛;花冠白色,花冠筒长约8毫米,3裂片,长圆形,上裂片较大,长约3.5厘米,宽约3.0厘米,先端有2浅裂片,边缘缺刻,红色或淡红色。正面有黑色条纹,背面有淡紫色斑点;侧生退化雄蕊是披针形的,长4毫米或有时无;雄蕊1枚,长2.2-2.5厘米,花药椭圆形,隔膜背面被腺毛,花丝扁平,长约1.5厘米;子房椭圆形,下部,密被淡黄色丝毛。蒴果近圆形,直径约3厘米,外面被粗毛,成熟时变黄色。花期为4月至6月,果期为6月至8月。

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温心祛湿;行气健脾。主要是脾胃寒湿阴郁,脘腹冷痛所致;饱胀、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痰多;香港脚;疟疾;和口臭。用于寒湿内阻,腹胀冷痛,嗳气呕吐,不食不下。

(1)健脾燥湿:用于脾胃虚弱或寒湿凝滞所致的食欲不振,常与木瓜搭配。

(2)温中止呕:用于寒湿凝滞中焦所致的胃痛呕吐,常与高良姜合用。

《纲目》:治瘴气、寒疟、热伤呕吐痢疾、恶心、吐酸、痰饮、妇女阴道不通等症。可祛寒除湿、解郁破气、杀鱼、肉毒。

《开宝本草》:降气止霍乱。

《别录》:主治中温、腹痛、呕吐、去除口臭。

《珍珠囊》:益脾胃,祛寒,治疗心胃寒痛。

《本草原始》:补脾胃、除积滞、散寒气,最适合体弱不能食者,还可解酒精中毒。

草豆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4.5克,或入丸、散。阴虚血虚者不宜使用。

草豆蔻的附方

治脾胃虚弱,食不果腹,呕吐腹痛:豆蔻8两,生姜1片(连皮切片),甘草4两(锉碎) 。将以上三味调匀,置银器内,水三指,过药,小火煎至水无,取出,烘干,研末。每剂一钱,煮汤服下。于夏月煎煮,当冷汤饮用,亦佳。 (《博济方》豆蔻汤)

治食冷、食淡、脾虚泄泻,及治酒后腹泻、心烦不欲食:豆蔻半两(包面,煮至面焦黄) ,去掉面条),甘草一两(烤),桂皮一两(去皮),陈皮一两(白),生姜一两。以上五种口味都不错。每服一钱半,加米一钱,水一杯,大枣二枚,文火煮至70%,温服,煎服。 (《博济方》豆蔻粉)

治呕吐不食、腹胀气: 小豆蔻七粒(捣碎),生姜五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切上四味,加水四升,煮一升五片,沥干。取了温药,分头服用,就像相距五六里地步行一样。避免海藻和卷心菜。 (《广济方》豆蔻汤)

治小儿久寒腹泻:剥去一片豆蔻皮,放入乳香一片,包上白面,文火煮至熟,去掉面粉和豆蔻皮,勿用;研细末,与玉米同服。麻子那么大。每次服五七丸,饮米饮之,无时。 (《史载之方》豆蔻丸)

治寒痰、呕吐、乳房不好:豆蔻(去皮)、半夏(汤洗去滑,切块,烤)各半,橙皮三分之三(泡汤)去除白度,然后烘烤)。将三种口味加入并粗略捣碎。每次取三钱匕,以一杯水,加生姜五片,煎至七分,祛痰温目,不拘时。 (《圣济总录》豆蔻汤)

治霍乱烦渴,呕吐不食:豆蔻一分(去皮),黄连一两(去胡须)。加入第二种口味,粗捣碎并过筛。每肿痛取三钱匕,水一杯,黑豆五十,生姜三片,煎至七分,祛痰温服,一日三日。 (《圣济总录》草豆蔻汤)

治久治不愈的旧疟,久不愈的山瘴。又治脾寒:草豆蔻、肉豆蔻各两根(裹面粉煮,一生煮一次),厚朴二寸(生姜半个,生用一半),甘草中指(半个)生的,一半烤的),姜、枣两大块(一块用湿纸包着焖,一块生用)。将以上分成两次大剂量。脱发前,黎明时,取八枚,水一升煎服。留至早晨,然后温饮,水煎两遍。 (《鸡峰普济方》豆蔻粉)

清香祛臭:末加小豆蔻、细辛。 (《肘后方》)

拓展阅读:草豆蔻注意事项

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服用,无寒湿者慎服。

《本经逢原》:阴虚血燥者忌此。

《本草备要》:忌铁。

《本草经疏》:疟疾不是瘴气所致;心痛、胃脘痛,是火而不是寒;湿热瘀滞,夏气外犯,面红瘀滞,里急后重,腹泻,口渴,湿热犯脾,饱胀,水流不利,天气咸湿,湿热等不宜使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