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铁观音 >

从白化茶种质开发到紫化茶品种育成 宁波茶业迎来多彩时代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595次

彩色茶

日前,我市农技推广部门、茶企、高校共同承担的优质紫茶育种项目顺利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项目验收。该项目成功创造了紫黑、绛红、橙黄等一批全新叶色的紫茶种质,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

从白化茶种质开发到紫化茶品种育成 宁波茶业迎来多彩时代

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茶叶专家表示,紫茶育种成功,标志着我市珍稀特有茶树种质资源开发研究又迈出一大步。从白化茶种质的开发到紫茶品种的选育,宁波茶产业迎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

彩色茶园在中国独一无二。

记者在华子茶创研究基地种质资源园看到,数百亩茶园中有上百株叶紫、红、橙、黄、绿的茶树,同色深浅不一,也有集中或单株。毫不夸张地说,进入种质资源园,

我们面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茶园。

“以前的目标是开发品质优良的白茶和黄茶。随着技术和种质的不断积累,研究方向从满足茶产品生产的品种选育扩展到多用途特色茶品种开发。”项目负责人、余姚市农业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李明兴奋地说:

在华子茶的开发过程中,项目组经过多年的大规模亲本选择、组合筛选和反复试验,最终实现了种质定向育种目标的创造方法。作为项目合作单位,浙江大学、

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梁跃荣教授领导的实验室从分子和生化水平对紫茶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率先构建了紫茶种质评价指标体系。

跟随基地负责人的脚步,记者来到一个由紫、黄、绿叶组成的几何色茶园。据介绍,这个由6个不同叶色的自育品种组成的彩色茶园,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彩色茶园引起了全省的注意,

以及江苏、山东、湖北等省的同事前来参观。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彩色茶园经济效益可观,年收入比单一品种茶园高12%至39%。

茶叶专家表示,紫茶是指一种茶树资源,体内有花青素,新芽中有紫色或近紫色的叶子。相对于紫茶的知识,消费者可能更熟悉花青素。花青素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一样,是植物的色素。

叶绿素创造了植物的绿色,类胡萝卜素呈现了植物的黄色,植物界丰富的色彩被各种花青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花青素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1000多种。在构成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同时,

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近年来,随着茶文化和茶叶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茶叶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有了一些了解,而这些作用主要来自于茶叶中所含的主要成分——茶多酚。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杯茶的抗氧化能力相当于12杯酒。

然而,华子茶叶中所含的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远远强于茶多酚。不仅如此,紫茶中含有花青素,但茶多酚的含量并没有降低。可见,含有花青素和茶多酚的紫茶,其健康意义远在常规茶叶之上。

彩色茶树

为什么茶王迟到了?

其实紫茶历史悠久,是茶中之王。

唐代茶业之初,茶圣陆羽在《茶经》年写道:“茶,紫者为上,青者次之。”产于我省湖州长兴的“古竹紫笋”是当时的第一贡茶,居所有茶叶之上。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入水御帘开。牡丹花在笑,在舞,在玩吴兴紫笋。”这是唐代诗人张文贵对紫竹茶进贡场景的生动描述。相比300年后北宋宣和时期被任命为“天下第一”的白茶,以及几千年后的西湖龙井,

紫笋茶之王的“资格”更老。

但在中国一千多年的茶叶生产史上,紫茶出现的频率非常罕见。原因有三:

第一,大部分茶树属于常规绿叶品种,紫芽茶种质所占比例较小,紫芽出现在幼芽叶阶段;

第二,过去茶树一直靠种子繁殖,而茶树的种子是高度变异的杂交种子,所以紫茶在后代的繁殖上无法得到保证;

第三,紫茶中所含的花青素口感趋于苦涩,不符合人的感官享受,人们也不知道它的生化作用。

而在唐代,蒸青团茶的工艺,恰恰能够去除花色素苷的苦味,使口感醇厚。明朝洪武年间,中国的制茶工艺全部改为流传至今的工艺,紫茶的苦味暴露出来,成为品质低劣的标志。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茶叶消费者追求精致高档的名茶,崇尚鲜、醇、甜的口感。因此,在生产中,含有花青素的芽叶和茶树往往被排除在名茶原料之外。尤其是安吉白茶、金芽等白化茶,氨基酸含量更高。

具有显著改善鲜甜口感和香气的功能,更符合人们的感官需求,深受欢迎。因此,华子茶被遗忘是合理的。

世界的美好总是在变化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茶产业的不断扩大,生活的多样化,人们对茶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虽然国内有六大茶科技打造的丰富茶叶,

但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都是常规绿茶品种,同质化竞争逐渐压缩了经营利润,产品品质和风格的拓展空间也不断被压缩。前几年兴起的黄白白化茶开发热潮,本质上是市场对产品同质化的突破。

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白化茶也开始从稀有走向普通。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安吉白茶的栽培区是

有上百万亩,我市黄、白化茶种植面积占10%以上,产值占茶产业的25%。近年来供应量快速增加,但平均利润却大幅下降,行业急需寻找新的突破口。

据了解,富含花青素的紫茶资源十分稀缺。我国茶树种质资源中唯一的紫茶品种是“紫娟”和“紫茶”,而且这两个品种只在小面积种植。

多年来,随着业界对特定种质资源开发的重视,新种质的开发速度明显加快。

国内知名茶叶科研院所纷纷将目标转向紫茶等特色种质资源的开发。浙江省完成“十三五”茶树专项育种目标后,在“十四五”期间启动了九大育种项目,几乎涵盖了茶树种质开发的各个方面。

我市还将茶树育种列为2025年科技专项。种质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产业活力的增强,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年秋天,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举办了地产工艺白茶大众品鉴会。有一组“紫娟”生产的工艺白茶。黑叶上镶嵌着浓郁的银白毛,在众多白茶中非常特别。与会的技术人员和企业人员品尝后,

一致认为其质量过硬,特色明显。

从去年开始,宁波福泉山茶场、宁波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紫茶产品被送往浙江大学、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单位进行检测和评价。

专家们赞赏以紫茶为原料加工的白茶、红茶、黄茶的优良品质和鲜明特色,对紫茶测得的高氨基酸和花青素含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紫茶开发前景广阔。

山水茶园风光无限。

近年来,茶文化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市场对绿茶、白茶、红茶、绿茶、黄茶、红茶等传统茶类进行了反复炒作。并且随着兼容花茶和新茶的出现,逐渐走向了全民饮茶时代,饮茶人群从中老年人向年轻人蔓延。

茶界越来越热闹了。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约5000亿元,占一、二、三产的三分之一,并且随着年轻人饮茶队伍的扩大和健康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各种时尚、健康、新型茶饮料正在迅速扩张。预计在不久的将来,

茶产业可以达到万亿元的规模。

茶叶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我市常规名优绿茶、白化茶、红茶成功走出产业化道路,茶产业效益规模不断扩大,茶叶结构不断优化。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珠海正在努力开辟茶产业经济新的增长极,以确保茶资源增加、茶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产业发展趋势。茶叶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

我市茶产业发展主要面临资源利用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和采摘劳动力短缺等剪刀差困境,以及效益持续提升的压力。茶叶资源的高效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目的,

“彩色生态茶园”作为茶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写入“十四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规划。今年,奉化、鄞州、余姚等地的彩色生态茶园发展试点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

宁波福泉山茶场是我市最大的茶场和种质资源库,其彩色茶园种植起步较早,该场已相继引种了黄色、白色、紫色等10多个茶树品种,在不断丰富资源库种质拥有量的同时,全场3000多亩景观茶园正在悄悄走向多彩,

同时以紫色、黄色、白色等茶树品种开发的茶产品比重也在持续上升。而奉化的雨易茶场、象山的黄避岙茶场、鄞州的堇山茶艺场等一批创新意识强的企业自发进入了茶园彩色化队伍。

色彩丰富的彩色茶树,为山间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在当前乡村产业走向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彩色茶树与旅游观光、乡村产业振兴相结合,更能凸显其市场价值。近年来,

我市多家企业开辟特色茶园和彩色茶园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参加历届中国花博会、园博会展览的情况看,彩色茶树品种为组合的景观在会展上十分受人注目。市农技推广总站技术人员表示,按照规划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市要建立10个彩色茶园综合示范体,以此带动全市茶园换种升级,通过茶园彩色化进程,进一步提升茶产业水平和茶园风光。记者孙吉晶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