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铁观音 >

“采”出黔茶高质量发展新天地:贵州由茶产业大省向强省迈进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209次

现在是夏茶收获的高峰期。最近,贵州省印江自治县刘阳镇成立了一个机器采摘服务队。他们两人一组在茶园里忙碌着,采茶工推着茶尖,鲜叶被装进篮子里。“每天,茶青都会及时送到附近的加工厂。往年茶园基本不采摘夏茶,但今年收获有所增加。

"翠山村茶园基地负责人说。

“采”出黔茶高质量发展新天地:贵州由茶产业大省向强省迈进

贵州坚持“清洁茶”,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省700万亩茶园生机勃勃,早茶成为贵州茶叶品质的优秀代表和示范标杆;300万农民以茶为业,茶旅发展模式掀起了贵州茶叶走出国门的蝴蝶效应;5814家加工企业相互竞争,

抹茶等深加工茶产品已成为贵州茶叶出口新的增长点.截至5月底,全省各类茶叶总产量20.3万吨,产值4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14.1%。

从茶产业大省到茶产业强省,贵州的步伐越来越铿锵。

净茶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凸显。

——贵州茶山捍卫生态安全底线。

6月15日,全国首家茶业环保法庭————湄潭县人民法院揭牌成立。至此,贵州集中管辖保护茶产业生态环境从“格”到“网”,保护“干净贵州茶”的司法保护网基本形成。

“我们将更加注重系统理念、法治思维、强基础导向,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抓好环境资本审判,抓好司法调查,抓好法院建设,抓好目标任务,加强茶产业地理标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遵义中院院长卢伟说。

今天的贵州,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高海拔、低纬度、多云”,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贵州绿茶的独特品质。

长期以来,贵州坚持把茶叶质量安全作为茶产业的生命线,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并增加禁用农药品种,宁草不草甘膦,以草压草,以虫治虫。

在积极推进基地贵州茶叶品种、绿色防控、茶叶专用肥“三大行动”的同时,贵州还探索利用大数据建设智慧茶园,实现茶叶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为人们奉上一杯“和外面一样好”的干净茶叶。

6月16日,丹寨县5G智慧茶园正式上线,占地5000亩。“我们的茶叶已经连续五年达到欧盟标准,智慧茶园的使用保证了茶叶的健康生长和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丹寨县华阳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梅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也会不负人。“种植生态茶,经营清洁茶”成为贵州茶农恪守的基本原则。

练好内功,讲好茶故事

——贵州茶人积极融入发展新格局

今年元旦,“贵州绿茶”首届系列活动在普安茶神谷启动。

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说:“近两年,普安、水城、罗甸、三都、平塘等早茶区资源整合加快,呈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可喜态势。贵州早期的茶叶部门已经初具规模。"

3月中旬,春茶大面积开采。5月,来自全省的58位采茶高手在湄潭小茶海上演了一场指尖上的“较量”,展现了新型职业茶农的风采。

“我们两手抓促进采茶,提高了茶树率,解决了采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标准化采茶技术促进了茶园精细化管理保护和茶产品高标准生产。”湄潭县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一说。

双手采茶是贵州茶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机械化采摘掀起了茶产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如今,一批“茶园技工”,从湄潭开始,活跃在全省各产茶区。他们凭借娴熟的机械化采摘和管理技术,不仅致富了自己,还为全省茶农“传经”。

6月,春茶大赛“茶王”出炉。本届斗茶大赛首次分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企业组,细化到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进行搏击。调控中,企业重在细化匹配,以规模标准为亮点;在规定下,企业着眼于初始系统,突出特色生态位。面向市场,

斗茶成果有效引导企业找准优势,弥补短板。

同月,举办第十四届贵州茶博会,线下设立“贵州绿茶”一条街,通过“云展馆、云展示、云签约、云交易”丰富线上展示展销。茶博会交流合作平台逐步走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有效构建产销之间的茶产业利益共同体,促进供需高效精准对接。

秉承“清洁贵州茶,全球共享”的理念,贵州茶人将自身发展融入新时代新格局,以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为载体,学习经验,交流合作,携手同行,与世界共享贵州好茶。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效结合

——贵州茶业坚持绿色发展之路。

一组亮眼的成绩:2021年,沈阳茶博会贵州馆现场销售67.1万元,拿下19个销售订单和供货协议;在兰州茶博会上,贵州馆现场赏茶两万余种.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平台,贵州将“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定为重要的目标销售市场。通过以茶文旅融合为主题的“推介会”,还嫁接当地茶博会,组织贵州茶企参展。

揭牌“贵州绿茶”经销商店,推动贵州茶叶在“三北”落地。

“2016年以来,甘肃和贵州的茶产业交流多,互动频繁。双方通过实地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充分交流,相互了解。”甘肃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唐晨曦表示,贵州的清洁茶、生态茶得到了越来越多甘肃消费者的认可。

年销售额超过一千万元。

深耕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内外贸易“双轮驱动”。近三年来,贵州茶叶出口同比增长110%以上,位居茶叶出口大省之首。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了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地位。

茶叶作为贵州最大的出口农产品,将承担更大的责任。

“贵州绿茶”作为中国首个省级地理标志农产品,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省级公用品牌。近年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整合资源,推进“贵州绿茶”品牌建设。目前,授权使用“贵州绿茶”的企业有285家。

基本实现了国家、省、市、州级龙头企业使用全覆盖。

贵州绿茶主战略持续体现,茶区和茶企创新求变,散装茶品牌价值延伸。抹茶成为贵州茶叶升级的突破口,茶食品、茶饮品、茶产品推陈出新,茶旅业态持续发力。贵州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茶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

坚持走“贵州原材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的发展道路。在市场不断变化的当下,贵州茶产业将抓住新的机遇,再次出发,向工业强省迈进。(金钟秀)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