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677次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药物。那么你了解中药苦参吗?苦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苦参的用法用量及禁忌症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王小编来了解一下苦参吧。请注意功效、用法、用量及禁忌。
[来源] 《本经》
【拼音名】K Shn
【别名】苦骨(《纲目》)、川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凤爪(《广西中兽医药植》)、牛参(《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春、秋两季采收,以秋季采收最好。挖出根部后,除去根头和须根,洗去泥土,晒干。新鲜的根片晒干,称为苦参片。
【原形】苦参,又名:槐花(《本经》)、国槐、国槐、槐花、白茎、呼玛、岑茎、露白、菱兰(《别录》)、野槐(010-) 30000)、国槐、白萼。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草原、平原、路边、沙土、红壤向阳处。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全国各地均有产,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最多。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直径12.4厘米。表面有明显的纵向皱纹,皮孔明显突出并稍下弯,并向侧面延伸。软木塞很薄,呈棕色或灰棕色,多有裂纹,向外卷曲,易剥落,露出光滑的黄色外皮。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较厚,呈纤维状。断面黄白色,有明显形成层。气辛,味极苦。苦参片为斜切薄片,形状大小不一,斜圆形或长圆形,长25厘米,宽11.5厘米,厚约25毫米。质地坚硬,切面淡黄白色,有环状生长轮,木质部有放射状花纹。以色泽整齐、色黄白、味微苦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含多种生物碱:d-苦参碱、d-氧化苦参碱、槐醇、l-臭鼬碱、l-甲基金雀花碱、l-伪吲哚啶和槐花碱。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黄腐酚、异黄腐酚、3,4,5-三羟基-7-甲氧基-8-异戊二烯黄酮、8-异戊二烯山柰酚等。茎、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
【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土,浸水,捞出,润湿,切片,干燥。
【性味】苦,寒。 《纲目》:苦、寒。 《本经》:无毒。 《别录》:重病、严寒。
【归经】入肝、肾、大肠、小肠经。 张月玉:少阴肾经。 《本草从新》:入胃、大肠、肝、肾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用于热毒痢疾,肠风出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疮,脱垂,皮肤瘙痒,疥疮,恶疮,阴痒,瘰疬,和烧伤。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本草新编》:主治心腹气滞,积聚,黄疸,溺水残水,除水,消痈消肿,补中,明目,止泪。
《本经》:滋肝胆气,平五脏,安神填精,益九窍,除潜热肠燥,止渴,醒酒,小便黄,治恶病。下疮,平胃,使人食欲旺盛。
陶弘景:恶病患者饮酒渍,疥疮者也服。它可以杀死昆虫。
《别录》:治热毒风、皮肤肌肉烦躁、疮毒、眉赤。主要消除高热所致的昏睡,治疗腹部冷痛、恶心腹痛,消除全身紧绷,治疗出血。
《药性论》:治疗酸及害虫。
《唐本草》:杀佝偻病。炒至冒烟即可。与米同服,可治疗肠风血热痢疾。
《日华于本草》:除湿。
《珍珠囊》:凉血、清热解毒、疥疮、脓疱。治疗皮肤瘙痒、风湿出血、癣疮、顽皮白片、肠道出血、便血。祛风、消肿、解毒、痰毒。
《滇南本草》:祛湿胜热,治梦遗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元;或入丸或散。外用:水煎,洗净。
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本草从新》;玄参是信使。贝母、芦苇、菟丝子。藜芦。
《本草经集注》:肠胃虚弱者慎用。
《本草纲目》记载:久服会损伤肾气。肝肾不足但无严重发热者不宜服用。
治血痢不止:将苦参炒至焦,服水丸使其大。每服十五丸,与饭同服。 (《医学入门》)
治痔疮出血、肠风出血、酒毒:苦参(切片,酒浸,蒸干九次为度,炒黄纯)一斤,生地四两(酒泡一晚),蒸熟,捣碎)。加蜂蜜入丸。每剂二钱,煮汤或酒服,每日两次。 (《仁存堂经验方》苦参地黄丸)
治黄疸,因饥饿胃气过盛,食后头晕,心烦黄:苦参三两,龙胆草一两(末)。牛胆丸如五子。每次五丸,姜汁服下,一日三次。 (《外科大成》)
治赤赤带下:苦参二两,牡蛎一两或五钱。最后一餐,用三碗水煮公猪肚,捣成泥,做成丸子。每服100丸,温酒服下。 (《补缺肘后方》)
治下疮漏:苦参煎汤,每日洗。 (《积德堂经验方》)
治大肠脱垂:苦参、五倍子、陈必土等分。煎汤洗净,敷马尾粉。 (《仁斋直指方》)
治心肺热蕴,肾中风毒侵袭肌肤,而生疥疮,奇痒难忍,时时流黄水,风烂手足,眉毛脱落,诸风病:苦参三十二两,荆芥十六两。上为细粉,水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三十丸,以好茶吞服,或饭后饮荆芥汤。 (《医方摘要》苦参丸)
治脓脂疮、脓疮、蜡梨头、周身风麻风、瘾疹疥疮、异常瘙痒、麻木、手足酸痛、皮肤粗糙、阴囊奇痒、痒湿等症。阴囊瘙痒。苦参(粉)一斤,鹅毛六两(香油炒)。黄米糊丸,朱砂作衣。茶汤赠送,每天两次。或散擦或洗或根据病情敷用。 (《局方》灵丹)
治瘰疬:苦参四两,捣末,生牛膝、五子等丸。饭后温水送服,每次十丸,一日三次。 (《王秋泉家秘》)
治鼠瘘等恶疮:苦参二斤,露蜂窝二两,祛参二斤。水三斗,浸药二夜,去水,小米二升,冲熟尖饮,一日三日。在一侧加上刺猬皮就更好了。 (《随身备急方》)
治烧灼痛煎剂:苦参勿用少量,研细末,与香油调匀。 (《补缺肘后方》绿白粉)
治疗首先出现在耳轮或耳后的旋耳疮(又称月食)。耳垂上出现一个黄色米粒状的疙瘩,周围红肿,上面白色脓液,奇痒难忍,破裂后有脓液流出。感染扩散,几天之内,耳朵的前面和后面就变成了一块,滴着脓。小儿最易得此疮:苦参、黄柏各五钱,白术、白术各三钱。将每一个研磨得非常细且均匀。将温水涂于患处,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 (《卫生宝鉴》 (6):27, 1958)
治牙缝出血:苦参一两,干明矾一钱。一天结束时,每日擦拭三次。 (《浙江中医杂志》)
治脚肿脚肿痛痛:苦参煮沸,沾酒。 (《普济方》)
《姚僧坦集验方》:苦参、黄柏苦寒,均能补肾,其苦味能燥湿除寒热。热生风,湿生虫,故亦能祛风杀虫。但适合肾水虚弱、元素火旺的人。若火弱而精寒,则真气不足,老年人不能使用。张从正还说,凡药皆有毒。就连甘草、苦参也不能忽视。如果长期服用,五味会回归脏腑,就会有上气增气的风险。对于所有药物都是如此。学者们应该得出同样的结论。这需要很长时间,饮食也是如此。另据《纲目》,太仓宫春雨在意大利治疗齐医生的龋齿。灸左手阳明脉,每日漱苦参汤三升,出入谨慎。五六天就痊愈了。他还用它来祛风、祛湿、清热、杀虫。意义。
《史记》: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作用与黄连相似。但黄连如去心火较多,而苦参则如去心、肠、小肠之火较多,所以黄连气味清,而苦参气味浑浊。按补中二字来说,也是脾燥苦的意思。
《本草经百种录》:苦参,苦大寒,能退热、泻湿热。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相似。但苦参的苦味较重,燥性特别强,所以能祛湿清热。所诞生的虫子,比秦、莲还要强大。近代人不敢将其入汤,不仅怕其味苦,而且认为其味苦而忌之。但如果不这样的话,毒风、麻风病就不能消除。如今,如果人们只认为它是用来清疮的,他们可能会因窒息而不再吃耳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龙井茶可以治鼻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龙井茶可以治鼻炎…
燕窝是金丝燕分泌的丝状物质。其中所含的唾液酸,又称燕窝酸,可以增强免疫力,防止细菌轻易粘附在呼吸系统的粘膜上。燕窝是男女…
介绍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枇杷全身都是宝;干树枝可以当柴火,果实本身就是果实,叶子可以直接入药。枇杷叶在医药领域用途广泛,…
榴莲,又名哨子、果子狸,在台湾俗称“金枕头”。它是木棉科的热带落叶乔木。榴莲果肉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并具有独特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