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600次
红豆(王好谷)、红豆蔻(《本草述钩元》)、高良姜籽(《广西中药志》)。
高良姜。
祛寒、祛湿、消食。治胃脘冷痛,吐泻,窒息,膈反,疟疾。
《药性论》:‘治寒气腹痛,除瘴雾毒,消食,温腹肠,吐泻,痢疾。 '
《本草拾遗》:‘治肠虚水泻,腹绞痛,霍乱,吐酸水,解酒毒。 '
《纲目》:‘治噎膈、反胃、虚疟、寒胀、燥湿散寒。 '
《本经逢原》:‘止吐食之,大补命门火。 '
《医林纂要》:温中散寒,醒脾燥湿。 '
《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疗汗斑。 '
1、挥发油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2、具有轻微的抗菌、抗原虫作用。 3.具有祛痰作用。
内服:汤剂,0.81.5元。外用:研末抽鼻或混合敷患处。
含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少量皂苷和脂肪酸等。
挑出杂质,筛出灰尘,使用时捣碎。
辛,温。
《药性论》:‘味苦、辛。 '
《开宝本草》:‘辛、温、无毒。 '
《纲目》:‘针,热。 '
阴虚内热者不宜服用。
《药性论》:‘吃太多让人张口结舌,不思进取。 '
《生生编》:'最有可能对眼睛造成火灾并导致流鼻血。它不应该被用作食物。 '
《纲目》:'脾、肺易生火者忌用。 '
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纲目》:“从手足太阴经开始。” '
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干果椭圆形、球形,长0.81.5厘米,直径0.71厘米。一端有小凹斑(果柄痕),另一端冠有残存的浅黄色花被,长可达5毫米。外皮红棕色或栗色,微皱,薄,用手捻可折断。内含种子6粒,呈扁四面体或三角多面体状,黑褐色或红褐色,微有光泽,外面有白色薄膜,折断后内面灰白色。有香气,味辛辣。以颗粒饱满、气味辛辣的为佳。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叶子成2行,几乎无柄;叶窄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楔形,叶缘厚膜质,有纤毛,下面疏毛或无毛,叶舌先端钝。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有毛;每个花枝上有36朵花,花萼管状,先端有3浅裂片,有缘毛;冠筒与萼筒等长,3裂片,绿白相间,长圆形,上裂片稍宽,先端袋状。下唇倒卵形至长圆形,白色,中部稍厚,有红色条纹,雄蕊1枚,与下唇等长,花药长圆形,先端无隔膜。附件;唇瓣基部有退化雄蕊2,披针形;子房下位,3室,柱头稍膨大,先端凹陷,有纤毛。蒴果长圆形或卵圆形,中部稍收缩,顶部有宿萼,成熟时变红色。种子36粒,多角形,棕黑色,被浅棕色膜质假种皮。花期为6月至7月,果期为7月至10月。
是生姜植物高良姜的果实。 “高良姜”文章的详细植物形态。
用法用量:3~6g,煎汤或外用。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积食胀满、吐泻、饮酒过多等症。用红豆蔻粉稍稍抽动鼻子,与牙齿混合提取唾液或加入麝香,可治疗风寒引起的牙痛(《卫生家宝方》)。
《药性论》
治腹痛,身冷,呕吐,食欲不振:红豆蔻(去皮)各半,荠菜,决明子,白术,当归(研细,炒),人参(芦头)附子一两(撕碎,去皮,脐),白豆蔻四分之三(去皮),干姜半两(撕碎,锉碎),陈皮四分之三(泡汤,去白肉) 、烤)、川椒(如果去掉眼睛和嘴巴,稍微炒一下去汗)3分。上药捣罗为末,炼蜜捣成三两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分时间,以姜汤服三十丸。 (《圣惠方》红豆蔻丸)
治风寒牙痛:取红豆蔻研末,自左至右涂少许于鼻中,与牙唾液混合,或加麝香。 (《卫生家宝方》)
(1)本品的根茎称为“高良姜”,其主要功能与“高良姜”相似。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锌硒茶的的种类和作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锌硒茶的的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龙井的作用与功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龙井的作用与功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蕊茶的种类百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蕊茶的种类百科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