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196次
10月22日至25日,在“2020北京国际茶展”上,
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中华书局文化遗产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丝路茶香——少数民族茶文化人类学观察”沙龙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席魏表示,人类学对茶产业的观察点在于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中国茶对外传播中各民族贡献的故事,茶马互市,
以及当代少数民族茶文化背后的民族团结和谐关系,尤其是扶贫路上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王建民做了主题演讲,并与西藏自治区政府原副秘书长、中国藏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璇进行了座谈。
与非物质藏茶“江氏古茶”第十五代传承人、江氏茶业(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江红进行了座谈互动。
王建民介绍了游牧民族的茶文化,从政治、历史、文化、民族交流等不同维度论述了茶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探讨了茶的文化变迁及其在当下的新意义。同时,从茶文化的形成,从茶叶的种植、采摘、生产、流通,
本文从饮茶和赠茶习俗两个方面,梳理了茶文化的历史脉络、文化传承和民族交融,并将其延伸到一带一路文明和人类共同未来共同体的视角。
刘璇简要介绍了川藏千年茶马古道的历史脉络。她认为,要按照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发掘、整理、宣传、介绍西藏自古以来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历史上,藏茶对藏汉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发挥了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进入新时代,也将对进一步加强藏汉民族团结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拥有300年历史的藏茶15代传承人,万江红讲述了蒋家与藏茶之间的深厚爱情。江"忠君兴家"的家训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脉络,也代表了茶马古道文化的精髓。她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我们将继续秉承家族诚实善良的工匠精神和“余国兴家族”的情怀,为大健康产业贡献力量。
来自贵州省雷山县的几家茶企分享了茶叶扶贫的故事。雷山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大力发展茶产业和旅游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赢得了在场嘉宾的一致好评。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苗岭主峰雷公山腹地。是生产名优茶叶的理想场所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近年来,
雷山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雷山的特色生态产业、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让群众奔小康的产业。全县茶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县茶园面积16.24万亩,人均茶叶1.5亩。
带动2600多户贫困户、11000多人稳定增收脱贫。
活动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茶叶专家、茶企和知名媒体参与,旨在通过弘扬少数民族茶文化,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和支持巩固发展民族地区茶产业脱贫致富的成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方下午茶的种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西方下午茶的种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龙井梨花民俗文化广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龙井梨花民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的茶具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宋朝的茶具文化的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茶文化中茶的种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茶文化中茶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