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具 >

“茶咖酒”赛道大混战:新式茶饮品牌卖咖啡,咖啡店要卖酒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483次

跷跷板一直以卖精品咖啡闻名,深受圈子爱好者的喜爱,但最近该公司宣布将尝试一种新模式“日式咖啡和夜酒”——,白天卖咖啡,晚上卖酒。

卖酒的咖啡店不是跷跷板的专属。两年前,星巴克也瞄准了这一领域,开设了酒铺BARMIXATO。

“茶咖酒”赛道大混战:新式茶饮品牌卖咖啡,咖啡店要卖酒

今年以来,在上海、成都等地,BARMIXATO还在不断扩张门店。今年年初开业的新天地店是其在上海的第八家酒庄。

在此之前,酒馆的生意已经逐渐火爆。今年以来,夜经济的政策红利,加上国内首家连锁pub品牌Helens在香港的上市,更是让这一领域备受瞩目。这个时候跷跷板进入游戏也就不足为奇了。

跷跷板并不是唯一一个从一个门店跨界到另一个门店的品牌。

越来越多的新茶品牌正在加入咖啡市场。近日,喜茶与乐乐茶投资风波后不久,宣布首笔投资——,领投拉锯A轮过亿融资。

在此之前,新的制茶企业,包括喜茶、乃雪茶和现代中国茶铺,已经通过推出“轻咖啡”产品,跨界进入咖啡市场。此前,乃雪的茶也开了一家以咖啡产品为主,面向商务人士的“乃雪Pro”店。

新茶品牌卖咖啡,咖啡店推出酒类产品,一场饮品赛道上的“大混战”如火如荼。这些企业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的市场,纷纷进入新的战场。跨界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咖啡店的酒水生意成立吗?

白天喝咖啡,晚上喝葡萄酒,这是精品咖啡品牌跷跷板最近宣布的新业态,这也标志着精品咖啡品牌在这一领域继星巴克之后开始效仿。

跷跷板咖啡创始人吴小妹近日对媒体提到,今年8月,跷跷板将在静安区的一家门店推出“天天喝咖啡,夜夜喝葡萄酒”的新模式。跷跷板开发了几款酒类产品,如果销售效果好,

它们将准备好在所有商店进行促销。

作为中国第一批精品咖啡品牌,跷跷板一直想讲述不同于其他玩家的故事。相对于曼地咖啡定位的“大众化高品质”,跷跷板专注于创新咖啡饮品的研究。

比如在咖啡豆的基础上添加果汁、苏打水等等。

在过去的一年里,跷跷板上架了许多类似的“轻咖啡”产品。在进一步寻求差异化的道路上,他们正式向葡萄酒行业扩张。

长期以来,国内酒馆主要销售酒精饮料和小吃,主要消费群体多为年轻一代。早在跷跷板决定探索新模式之前,国内很多酒馆就已经衍生出“日咖啡夜酒”的模式,还有酒吧干净、主菜娱乐为辅的酒馆。

两年前,以咖啡为主的星巴克转战酒精饮料。2019年4月底,星巴克在外滩推出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几个月后,又在嘉里中心甄嬛旗舰店开设了啤酒厂酒吧MIXATO。

以后这样的店或者业态已经推广到全国各地。

“MIXATO”在意大利语中是“融合”的意思,是葡萄酒和咖啡的融合。在星巴克的酿酒厂,出售浓缩咖啡马提尼和其他结合了咖啡和葡萄酒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新茶品牌奈雪的茶也在北京开了一家酒馆“BlaBlaBar”。BlaBlaBar专注于低度酒精鸡尾酒、店面装修、酒瓶设计等。被认为对年轻女性消费者更有吸引力。

红酒生意大有可为,咖啡店的红酒生意也顺理成章。

咖啡主要以白天消费为主,葡萄酒则指向夜生活,这使得分时段经营成为可能。同时,精品咖啡的年轻消费者也是酒吧的常客。这些精品咖啡馆大多位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少数位于二线城市。

这也是酒水消费力最强的市场。

当然,咖啡品牌也纷纷卖起了葡萄酒。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市场有很强的盈利空间,没有饱和。

酒馆生意的利润相当可观。这从海伦斯的经营状况就可以看出来。财报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

海伦斯分别实现收入1.15亿元、5.65亿元、8.1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1亿元、0.79亿元、0.76亿元。

看毛利率。2018年至2020年,海伦斯自有酒精饮料的毛利率分别为71.4%、75.3%和78.4%,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保持了较高水平。

与咖啡市场和茶市场相比,国内酒馆市场的渗透率较低,无论是消费能力还是酒馆品牌的连锁性都有待提高。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20年,中国排名第一的酒馆Helens的市场份额约为1.1%。

这也意味着还有很大的空间让新玩家进入还没有完全被收回的市场。

同时,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共出台了197项与夜经济相关的政策,对促进经济内循环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从政策红利来看,这也是进入葡萄酒行业的好时机。

但是,未来这个市场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受疫情影响,大量酒馆迎来了一波洗牌,但星巴克和乃雪茶仍在增加酒馆业务,海伦斯等头部酒馆的扩张速度也在加快。

2021年3月30日,海伦斯在香港上市,也透露出未来快速扩张的信号。成立10多年来,海伦斯已经开了351家酒吧。2019年和2020年,海伦斯新开的酒馆数量分别为93家和105家。

2021年宣布新开400家店。

随着更多的资本和品牌进入,酒吧业务将很快成为红海。

茶叶品牌纷纷涌向咖啡赛道

咖啡品牌卖酒,“爱茶人士”纷纷涌向咖啡赛道。

最近宣布放弃投资“乐乐茶”的喜茶,向精品咖啡赛道注入了一笔投资。7月21日,跷跷板咖啡宣布完成过亿元的A轮融资,喜茶领投,老股东弘毅百富跟投。这也是喜茶第一次在这个领域出手。

在此次投资喜茶之前,新茶品牌已经大举进入咖啡市场。

2018年底,奈雪的茶推出了第一款咖啡产品“冻顶鸳鸯”,随后又推出了大咖橙、大咖柠檬等新品;2020年3月,喜茶进入市场,推出咖啡波波冰、芝士咖啡等。在不同的地方。为了一杯新咖啡,

也有排长队的;2020年10月,摩登中国奶茶店与三墩半共同研发了一款全新的奶茶咖啡混合专用饮品。

对于爱茶人士来说,卖咖啡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多的销量。

目前精品咖啡店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需要走向主流。跷跷板、Manner等咖啡品牌都希望将这项业务推向更多的消费者,但目前还在普及的路上。

新茶品牌大多是“轻咖啡”产品,这个业务是面向大众的。

相对于精品咖啡吸引追求口感和味道的消费者,“轻咖啡”产品针对的是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5元的美式咖啡,6元的拿铁,10元的摩卡,卖咖啡的价格比Luckincoffee还便宜,补贴很大。而喜欢茶和乃雪的茶和咖啡产品大多在20元-30元,相比人均35元以上的精品咖啡店,

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从产品定位、风格到价格,新茶的“轻咖啡”模式明显不同于精品咖啡馆。随着产品的热销,他们会带走那些精品咖啡没有覆盖到的群体。

同时,轻咖啡产品的核心用途还是对菜单的补充,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咖啡产品,部分茶饮还在进一步探索盈利空间。

2020年奈雪开出了新模式的“奈雪PRO”门店,彼时奈雪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表示,其主打咖啡产品线,注重打造“商务场景”,想测试一下消费者对奈雪卖咖啡的接受度如何。

奈雪PRO与瑞幸咖啡在定价上较为相似,普遍在14元-30元之间,能吸引商务人士,但在门店上注重“堂食+外卖”,奈雪PRO店面积基本在80-200平方米之间,相较于大店模式成本较低。

这也被认为是奈雪探索盈利模型的一大尝试。

相比于精品咖啡店的酒生意,新式茶饮品牌做咖啡,更像是侧面出击,但在“轻咖啡”的基础上,未来它们亦有可能向精品咖啡扩张。

“大混战”越来越激烈

从精品咖啡到新式茶饮品牌,巨头们争相跨界,颇有“大混战”的局面。

新式茶饮除了迈入咖啡市场,烘焙、零售等多元化业态也多有尝试。奈雪的茶开创了卖欧包的先河,喜茶又推出了袋泡茶等零售产品。

在不同领域,甚至迎来了不少令人陌生的玩家:娃哈哈开奶茶店、农夫山泉在线上销售挂耳咖啡、汉口二厂卖起“玻尿酸”饮品。

7月20日,多家媒体报道,名创优品通过新品牌PINTEA拼小茶,跨界到茶饮市场。在品牌上线的微信小程序上,消费者可以进行拼单购买,拼单成功即可享受优惠。

巨头们的跨界,跨的大多是风口行业,这些行业有着惊人的增长速度,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而无论是咖啡还是茶饮,产品利润率都不低,进入的门槛也没那么高。

比如新式茶饮行业,艾媒咨询报告曾提到,所需生产技术含量低,产品配方容易模仿,且不同品牌制作新式茶饮的生产流程大致相同。而奈雪的茶财报显示,新式茶饮的毛利率是较为可观的。2018-2020年三年间,

奈雪的茶毛利率分别为64.7%、63.4%、62.1%。

跨界不仅能帮助企业扩大规模,也能分散风险。

任何风口行业都会经历从高速增长到逐渐萎靡的过程。如今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多元化集团,但最早支撑其崛起的碳酸饮料市场正在逐渐萎靡。根据Euromonitor统计,

碳酸饮料在软饮料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16年的36.9%下滑到2020年的35.2%。

另外,不少风口行业都已走过早期发展期,即将诞生第一批上市企业。奈雪的茶等企业走向上市后,需要为投资者负责,需要讲出新故事,保持市场对它的信心。

可见,分散风险也是企业选择跨界的重要因素。

不过,跨界这件事也没那么容易。

风口行业大多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当企业走入“大混战”中,产品的竞争力更受考验,洗牌可能随时发生。

昔日合作的友商,可能会成为如今的竞对,不同领域的巨头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密集。

跨界的风险也来自可能造成的巨额投入。

纵观全球食品、饮品行业的巨头,大多经历了从单一单品到跨界、丰富业务的过程,它们大多从相近的领域开始扩展。

Seesaw卖酒,喜茶卖咖啡,奈雪的茶卖起烘焙产品,实际上还是在饮品、食品领域发展,只需扩展出更多品类。

喜茶卖零售产品,虽然进入了新的领域,但相对的风险较小。只需运营线上电商渠道、负责产品包装设计环节,生产环节由代工厂完成。

相比于扩展品类,部分公司则是通过不断实施收购,以实现在新行业快速立足的目的,未来新式茶饮、精品咖啡行业也都会渐渐走向并购时代。

目前而言,这些跨界的新式茶饮品牌、咖啡品牌还不足以改变各个赛道的原有格局,但可以预见的是,它们会持续布局和进攻。饮品赛道的大混战,未来也将越来越激烈。

文/钟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