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281次
云南茶山老照片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茶叶不仅是云南产茶区许多人的生存之本,也是当地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西方资本势力的掠夺和压榨,
再加上印度锡茶和日本茶的盛行,中国茶在世界上的地位下降,云南茶业逐渐衰落。一批有识之士意识到,有必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改善茶叶质量,提高茶叶生产水平,以恢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地位。
祖籍云南的朱文是云南近代茶业发展的先驱。他创办了云南第一家茶业公司和第一块茶叶试验田,提前规划茶厂的发展。
1920年10月,《开办制茶工厂计画书》(节选)由朱文静和陈洪畴编写。
去日本留学
朱文静,号英楼,云南会泽人。清末,朱文静考入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完全学习,两年后毕业,进入陆军速成学员队学习军事。恰好云南派学生去日本留学,朱文静顺利通过考试,成为赴日留学预备生。
1913年,云南工业部组织人员到日本考察工业,其中就包括茶产业。考察结束后,云南元老院提出了整顿云南茶产业的建议,建议选派几名准备赴日留学的学生学习日本茶产业。有趣的是,当时在日本的云南调查员王九龄认为,
送留学生去日本学习茶业太贵了。不如从日本请四五个老师来云南教授,“每人每月50元”。这个目光短浅的提议被否决了。1913年,云南派遣40名学生到日本学习不同的科目。
朱文静和陈洪畴(云南陆良)研究茶叶。
朱文静提出了“学习救国”和“工业救国”的伟大愿望。他在日本留学近五年,刻苦学习茶树选择、育苗、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技术,练习各种茶叶的制作方法。1918年,朱文静从学校回来。
当时国内有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的护法运动,交通受阻。他先去了当年5月刚刚成立的安徽省第一茶坊当首席老师。他编辑讲义,教授茶叶地理等课程。年底,局势稍微稳定后,
朱文静结束了在安徽的工作,回到了云南。会见云南省省长唐后,受到“云南省省长、省长表彰”。唐请他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出一份力,并请他与产业总长商量改善和扩大云南茶产业的计划。
1919年12月,云南巡抚公署任命朱文静为茶业实践处主任。
实地调查
有着日本留学茶叶的背景和安徽茶坊的教学经历,朱文静对如何发展云南茶产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信心。在他的强烈建议下,
云南巡抚署同意从两个方面实施茶产业改良计划:一是在省会附近或滇越铁路沿线合适的茶地设立茶产业试验场,征集茶叶品种,尝试用新技术培育;二是设立茶产业实习事务所,招收合格学生,教授与茶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种科目。
实践种茶制茶为全省茶产业发展培养人才。1919年2月,朱文静、陈洪畴到宜良、阿美族(今开原)考察茶业试验田的适宜地点,为茶业试验田的建立做准备。
1919年2月17日,朱、陈出发去宜良,2月19日开始实地侦察。在宜良县的协助下,他们走访了全县所有产茶地,同时调查了县属寺庙是否有条件改建为实验场。
岩泉寺、大村、回回村、上里者村、下里者村、李茂英、朱官营、楼子营等宜良30多个村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些地方有的产茶,但没有合适的地方开茶园;有些地方虽然茶树多,但水利交通不便,人工成本高。
不适合开茶园。岩泉寺条件很好,但是地价贵。“泉源很高,下面的地挺适合种茶。但大部分土地归人民所有,全部变成花园,又贵又难买。”
在阿美,他们参观了程楠和北门外的土地。程楠城外的土地又低又湿,不适合种茶叶。北门外的地只有89亩,不够用。而且粉丝的人力成本是宜良的两倍,生活费也比宜良高,设立考点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经过详细的调查,
考虑到土壤、水利、交通和人力等条件,两人一致认为,距离宜良县城七里地的上里者村和附近的望海寺是建设示范茶园和茶叶试验田的首选地点。从宜良和阿满调研回来后,朱文静完成了实地调研报告。
画了一个适宜茶场的示意图,为茶产业的发展做一个规划。
1922年10月,云南茶业实习所向工业部递交了购买茶籽的公函。
育人泡茶。
包括茶史、茶地理、茶引种、茶地选择与整理、茶籽栽培、茶芽采摘、茶病、茶分析、茶经济、绿茶制造、红茶制造、茶叶贮藏、茶叶包装、茶叶检验、茶叶销售、茶叶组合管理案例等。
1922年11月,朱文静将实习烘制的五种茶叶样品交给工业处,并转交上海总商会进行专家鉴定。在上海总商会展会上担任茶叶审查员的胡德新、陈一舟、谢荣斋三位茶业专家,在对茶叶样品进行详细审查和评估后,共同发布了报告。
报道称,茶样共5个,其中红茶1个,绿茶4个,分别为橙、龙华、凤眉、雀舌、兰叶。其中,兰叶分最高,80分。总的来说,专家认为,茶,无论是红茶还是绿茶,由茶行业实习送评估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制备方法研究的不够深入,有待改进。
1923年1月,茶叶专家胡德新对云南茶经所作了考察报告。
模范茶园
茶园是茶叶生产的基础。1922年9月,为进一步发展茶产业,方便实习院学生实习,云南工业司拟在省会昆明附近建立模范茶园,派朱文静与该司总务委员李家和一起勘察合适地点。经过多次实地调查,
1923年4月,朱文静代表茶事所签订协议,以每年80元的租金租用昆明大马居村木叶山的全部军需局土地作为茶园。1924年1月,麻模范茶园正式开放。麻离昆明20里左右,土壤适宜种茶。
附近的十里铺一直是云南的名茶。样板茶园面积较大,与新建的冀东汽车路相连,交通相当便利。实习学院三班的学生在茶园实习。一年后,示范茶园已经在80亩地种植了10万多株茶树。在1928年,
示范茶园被云南省建设厅命名为第一块茶叶试验田。在此基础上,云南茶业改良委员会于1939年3月创办了云南茶业技师学院,成为云南培养茶业人才的基地,培养了许多茶业技术人才。
高级计划
建立制茶工厂,用机器制茶,提高茶叶产量,是世界现代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为了发展云南茶产业,朱文静主张创办制茶厂,“因世界潮流而用机械改良制造,重包装而销天下”1920年10月,
在了解云南茶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朱文静和陈鸿畴共同起草了建立茶厂的计划,并对资金进行了概算。他们认为工厂的选址与原材料、交通、关税、人口和市场价格有关。至于原材料,据他们了解,
云南产茶最多的地方是四普地区,“孟(孟)海、伊吾、满乃、满撒、孟(孟)拉、悠乐、益邦、孟(孟)盖为八大茶山,每年产茶8000多吨(每担100公斤),“孟(孟)就是其中之一。
占了三千多的包袱。“勐海不仅产茶最多,而且人口多,劳动力、生活费、柴薪低,更适合建厂。
按照朱文静和陈洪畴的计划,建厂需要盖房子、买机器、装电器和雇人。制茶机需要购买萎凋机、蒸青机、脱粒机、揉面机、解块机、烘干机、筛选机、包装机、压机、原动机等。这些都是粗略估计的。
办个茶厂,加上杂费,当时大概花了4.2万。他们的方案还对茶厂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做了初步估算:生产成本约为每斤茶叶35美分。“如果这家工厂雇用30名员工,同时用机器工作,
可生产1500阿津日,就云南气候而言,可生产半年。按半年计算,可生产30万斤,每金灿均价6角,约合18万元。除去10.5万元的资金,效益在7.5万元左右。“而且勐海(今勐海县)树叶多,可以扩大生产。
形势好的话,景谷、冕宁(今临翔区)也可以办茶厂,利润可观。
朱文静和陈鸿畴在勐海建立茶厂的计划是充分论证和可行的。但由于当时云南地方财力有限,没有付诸实施。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云南中茶公司在勐海创办了佛海茶厂,这与朱文静20年前的想法不谋而合。
它证实了朱文静的独特眼光和超前规划。
虽死犹生
1924年12月10日,为进一步扩大宜良茶业试验场的规模,朱文精在整理苗圃后到宜良宝洪山调查土质气候,为推广种茶寻找合适地点。时值冬季,当一行人走到山顶时,天气骤变,朱文精突然身体不适。回到家中后,
身体仍时寒时热,四肢无力,但他仍然坚持授课,至1925年1月15日,病势加重,卧病不起。1月29日,朱文精与世长辞。
朱文精临终之前,念念不忘的还是茶业。他把学生叫到病床前,叮嘱了三件事:一是第三班学生的学业还有一学期,应继续求学,以终学业,
不要辜负政府“三令五申从各地征调学生受训的美德”;二是希望将来各位学生毕业回籍服务,整理茶业,勿见异思迁;三是宜良试验场及大麻苴茶园宜请政府永久维持,三年即收成效。最后他有一个愿望,
希望死后能埋葬在大麻苴山地,每天看着茶树生长,看着学生在茶园实习,看着茶园取得成效,“如是,则文精死之日,犹生之年”。
朱文精开创了云南近代茶业发展史上诸多第一,业绩卓著,虽死犹生。
作者:陈静波梁屹峰云南省档案局
云南省档案局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茶叶应该选哪种类型的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茶叶应该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铁观音茶叶怎么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铁观音茶叶怎么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龙井茶叶价格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龙井茶叶价格表的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种类的茶明前上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什么种类的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八马茶叶铁观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八马茶叶铁观音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