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井 >

“小茶同学”卖家乡茶助力扶贫!这位大学生获评“2019年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445次

扶贫扶长,关键看产业。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久之计。

广东省重点贫困村(潮州市饶平县付斌镇五一村)广州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吴,从2018年开始与当地大学生组成“小茶同学”青年创业团队,从广东省饶平县特色茶产业发展起步。

“小茶同学”卖家乡茶助力扶贫!这位大学生获评“2019年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

将茶农滞销十几年的老枞茶与当地丰富的蜂蜜资源相结合,创新做出“蜜罐凉茶”等茶叶延伸产品,采用“农民合作社电商品牌”运营模式,通过校园合作、校企联盟等方式打造原创品牌,签约合作茶农30余家。

累计帮助销售茶叶3万多斤。疫情期间,创业团队推出家庭罐装茶,通过新零售方式在潮州13家超市上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茶叶销售难、效益低的问题,帮助饶平县脱贫。

家乡村民走出了一条振兴中国好茶之路,帮助贫困“小茶”成为致富大舞台。近日,吴被评为“2019年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饶平是广东贫困县之一,至今还没有摘帽。饶平也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县,单丛茶历史悠久,久负盛名。饶平中部的付斌镇,黄冈河滋养的连绵丘陵,是单丛茶乡的种植核心区。山农,这座漂浮在岸边的城市,世世代代都在种植和制茶。

人生苦,茶香。吴来自几代贫穷的茶农。爷爷是脊髓二级残疾人,一只耳朵失聪,早年工作时一只拇指被砍断,不能采茶,只能帮着除草,挖地才能做出好茶。奶奶体弱多病,

患有重度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家人每天提心吊胆。她大一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和病魔斗争,两年后就走了。当时家里就靠一个瘦弱的母亲支撑着。

灾难和变故让风华正茂的吴更加坚强。父亲对她要把茶园打理好的叮嘱历历在目。她爬上家乡的珠湖山,放眼望去,三面是梯田和青山。如何把茶山变成金山,茶叶变成金叶?

此时,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送到了家乡,中山市古镇镇扶贫工作队走进了家乡。希望还在茶园,在树叶上。

吴知道,为农产品寻找出路是最困难的事情。以前在家等茶商低价收购的场景历历在目。为茶叶找到出路,是对家庭最大的帮助,也是对村民最大的支持。

为了全面掌握家乡茶产业的情况,吴从大学两年的暑假开始,在网上投放300多份调查问卷,采访农村100多位茶农,深入剖析制约茶区经济发展、阻碍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原因。她发现单丛在武陟,

与一山之隔的岭头村相比,可以概括为“三低一窄”,即现代化程度低、知名度低、销售价格低、销售渠道窄,最终导致效率低下。基于当地特色茶产业的发展,她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关于饶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2018年,她与当地大学生联手组建了“小茶同学”青年创业团队,致力于发展茶叶销售,帮助茶农“卖茶”。基于“农民合作社电商品牌”的模式,团队于2019年开始线上运营淘宝店、微信官方账号和小程序“小茶同学”。

线下经营两家实体店,入选共青团广东省委“青创100”企业。她通过校园合作、校企联盟打造原创品牌,签约合作茶农30余家,帮助销售茶叶3万多斤。

吴还和村委会一起组织茶农参与绿色生态茶园建设。通过对茶园的科学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结合诱虫灯生态防治、彩板灭杀等绿色防控新技术,建设无农药生态茶园,减少茶园病虫害,保护生态茶园和绿色饶平。

今年受疫情影响,家乡的茶叶都摘了,金子变成了树叶。借助I义工平台,吴号召大学生采茶助农,帮助茶农复工复产;联系爱心企业,走访贫困户,给他们送去米、油、食品、文具。

为111户贫困户送去口罩和防疫知识。吴还推出家庭罐装茶,通过新零售方式将产品在潮洲13家超市上架,茶叶多渠道“走出去”。

期间,吴携手“以茶助农”先锋队,在家乡开展帮扶农民的青年活动。直播一个半小时,观看人数5000多人,销售额10383.72元。

“现在,我学习专业知识和茶行业知识。以后有能力创新创业,支农扶农,共同致富。我会回老家保护茶园。”吴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坚定了她种好茶、做好茶、卖好茶的决心和勇气。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肖桂来通讯员黄飞青胡谭玉清

广州日报全媒体摄影记者肖桂来李博通讯员黄飞青胡谭玉清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刘一曼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