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井 >

福建安溪县推动水土流失深度治理:治水保土 绿满茶山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117次

编者按:《习近平在福建》采访期间,习近平前瞻性地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思想,大力推进“生态福建”建设,治理水土流失。近年来,

在继续推进长汀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我省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安溪等地开展了攻关。安溪转变思路,探索开发式治理模式,不仅解决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可持续性问题,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福建安溪县推动水土流失深度治理:治水保土 绿满茶山

安溪干部群众表示,下一步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深入推进水土流失深度治理,着力抓好四大工程,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安溪县推进水土流失深度治理。去年,全县水土流失率下降到16.45%,比2015年底的21.61%下降了5.16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水土保持,绿茶山

以前的山又薄又泥泞,千疮百孔;如今万里山绿,茶香。

近年来,安溪县大力开展“三大战役”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安溪累计投入1.1亿元治理水土流失13.1万亩,全县水土流失率下降到16.45%。

比2015年末的21.61%下降了5.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安溪推进水土流失深度治理,重点实施山丘侵蚀治理、茶园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矿区生态修复四大工程,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安溪县的主要领导说道。

过去今天的旅游区。

绿树、鲜花、果园、操场.盛夏的7月,走进安溪县官桥镇仙都村的华乾谷景区,看到的是青山绿水,花香瓜果。

尽管夏天很热,但山谷里的鲜花令人心旷神怡。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安溪崩岗侵蚀的重灾区之一,共崩岗66处,面积400亩。

以前每到雨季,雨水一冲,就变成沟壑纵横,千疮百孔,危及房屋,百姓苦不堪言。安溪县水土办主任石说。

20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安溪县崩塌点多达12828处,占全省一半。当地有一句顺口溜:“安溪满是崩岗,山下良田成滩,河床三尺三米高。很难达到高产。”

如何整顿「崩溃之痛」?根据崩岗程度和地理位置特点,安溪县探索出四种治理模式,即把崩岗侵蚀区建设成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水土生态区和经济作物区。共治理崩塌山体9856座。

这是控制仙都崩塌为华乾谷景区的方法之一。"安溪通过密集削坡,把仙都塌陷区平整成水平阶地."石说,考虑到单纯靠植树绿化,后续管护成本太高,

该县决定将平整后的仙都塌陷地承包给安溪佳龙园艺有限公司种植苗木花卉,引进游乐园项目,发展生态旅游。

佳龙公司总经理李介绍,占地430亩的谷景区,种植了花卉、水果、树木和中药材,建设了游乐园、湖泊公园等。以及真人CS、高空滑索、彩虹滑道等10多个游乐项目。“目前,

主要接受团队训练发展,青少年户外营等。去年,我们接待了一万多名游客。”对李说道。

“把治理塌陷的土地承包给大户,就是巧妙地把治理和开发融为一体,真正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安溪县领导说。

据悉,2018年以来,安溪县治理水土流失25万亩,完成造林4.8万亩,茶山生态修复5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015年底的21.61%下降到今天的16.45%。

以奖代补提升综合效益

走进感德镇方毅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基地,我看到了绿色的茶园。

好风景得益于茶园的生态管理。安溪现拥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园生态治理已纳入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石介绍,为了鼓励茶园管理,安溪创新机制,

对通过筛选验收的茶园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一批项目,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对于列入奖励的项目,省去了项目预算、财务审计和招标等程序,不仅加快了建设速度,

还能节省3%~4%的成本。

“一开始得知茶园改造工程需要投资175万元,我很尴尬。”方毅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胜利说,因为有了以奖代补的政策,信心更足了,合作社600亩茶园的改造启动了。

通过对茶园实施生态治理和改造,苏胜利的茶园周围有了森林,路边沟渠旁有了树,梯壁上有了草。还建立了森林网络、道路网络和水网络.茶园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通过验收后,苏胜利的茶园生态治理项目获得90万元奖金。“治理后,茶园生态改善了,茶叶的质量和价格都上去了。”苏胜利说,如今,每户平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除了茶园,小流域治理也因为以奖代补政策收到了明显的治理效果。周涛乡大新村筹资近180万元投入小流域治理,让晋江源头清、岸绿、风景更美。

据了解,两年多来,安溪以奖代补项目共争取上级以奖代补资金3000万元,吸引建设主体投入配套资金和移民安置资金2670万元,变“我要治”为“我要治”,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换挡。

第一个“山长制”,绿水青山有人守。

在感德镇祁阳村,茶园绿意盎然。在坂仔村的山脚下,一个“山长制”公示牌映入眼帘。公告栏上,县、镇、村三级山长、林地管理员的姓名、职责、监督电话一目了然。

借鉴“河长制”,2016年,安溪县在我省首创“山长制”,选择感德镇作为试点乡镇。从此,祁阳村委会主任王树林有了新的身份。

“一有时间,我们就去巡山,查火情,看新苗。”王树林说。

作为国家生态县,安溪县森林覆盖率为65.77%。为了留住绿水青山,安溪还创新了森林培育保护和生态治理修复机制。

“前几年随着茶叶价格的上涨,一些茶园无序开采,导致茶山水土流失严重。为此,县里提出‘退耕还林’。”王树林说,“退耕还林”一开始很难推广。“山长制”建立后,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不仅保护了生态,

而且提高了茶叶的品质。

如何推动「山长制」见效?安溪县林业局副局长、山区领导办公室主任刘全能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各级山区领导近500人,每年年中和年底县里都会对山区领导进行考核。

山长负责的责任区退耕还林成活率需达到95%以上,考核合格。

自全面实施“山长制”以来,安溪已完成造林73965亩,实现了三年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以上的目标。

如今,山治理了,林保护了,安溪的青山绿水变得更美了。(记者李黄琼芬通讯员林庆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