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井 >

河南“后浪”赋能传统名茶 茶产业呈现蓬勃活力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784次

《2022年中国茶区公共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信阳毛尖茶以75.72亿元位列十大品牌榜单第三名,连续13年位居全国前三。作为传统名茶,如何保持优势,

长期处于产业竞争中的米卡?河南信阳新茶人坚持传承创新,产业发展“后浪潮”不断涌现,茶产业生机勃勃。

河南“后浪”赋能传统名茶 茶产业呈现蓬勃活力

茶农一季忙,三季闲,除了采茶,制茶,卖茶。这是茶行业多年来的固定画面,有着2300多年种茶历史的河南信阳也不例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茶的主产区,茶产业发展由来已久。

一批新茶人正在赋予传统茶业新的“内涵”,给这个老行业增添了不少新的味道。

“后浪潮”出现了

70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信阳毛尖制茶大师周祖红最近想通了一件事:25岁的孙女小一定能扛起自己的茶旗。

在信阳毛尖茶的主产区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出身茶人家庭的小景俊,从小就围着茶筐转,对信阳毛尖茶有着深厚的感情。2019年从郑州大学毕业后,肖洁静从城市回到茶山,努力学习做茶人。同一座山,沏那杯茶,

萧赞敬的想法和方法与他的祖先和父母有很大的不同。

“山上泡茶不容易,也没什么文化去努力……”茶山的清晨有薄雾,有鸟鸣,一首茶歌随着笑声飘出了山茶岭。这张被小景俊拍摄编辑后,放在了自己的微信视频号里。视频后半段,她加了字幕:“从茶山到茶杯,

有多难。据统计,一杯信阳毛尖茶需要采摘336次,一斤信阳毛尖茶需要采摘5.6万次."

用短视频记录茶山美景和茶农生活,为家乡信阳毛尖三年带去文化色彩。肖杰静创立了自己的信阳毛尖品牌“景俊与茶”,将信阳毛尖的茶文化、茶历史与视频采集、网络直播有机结合。

视频作品吸引了众多年轻网民的关注,带动了互联网销售和运营的有声有色。

“如果不拿茶把,拿手机,这种做法能长期吗?”起初,周祖红对孙女的“人缘”有点怀疑。但现在,看到孙女每天的新鲜玩意儿释放出强大的能量,茶叶在网络销售平台上的销量猛增了——,他深信不疑。

一有闲暇,我就会拿着智能手机去“拜师学艺”。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不断融入生活,一批批年轻人正成为拥有新理念、新品牌、新目标、新“农具”的新茶人,犹如“后浪潮”般,为信阳茶产业发展搅动一池春水。

“作为新一代茶人,我要用自己的追求和智慧,让山里的老茶树重新焕发青春,让信阳毛尖茶的茶香越飘越远。”29岁的老兵闵顺强,在鸡公山管理区和罗山县交界处的党鼓山区流转了300亩茶山老品种。

建立了老村茶厂,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与肖赞敬不同的是,闵顺强从部队回来之前几乎与茶无关,而是坚守在党鼓山,手工泡茶,全身心投入到泡茶中。信阳毛尖茶是翟凌的一个品牌,芽叶完整,汤色明亮,叶底金黄。

认可度和关注度都在上升。以茶人作为自强不息的寓意,当地内部人士给闵顺强贴上了“强茶人”的标签。

在创新的过程中,文化与市场之间,活跃的新茶人如火如荼。

“数字”泡茶

从“凭经验制茶”到“看数字制茶”,科技赋能让信阳毛尖茶摆脱了过去质量和数量的束缚,科技创新正在为信阳毛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不久前,信阳文心茶业公司信阳毛尖智能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是国内最先进的智能茶叶生产线,它的应用对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让信阳毛尖绿、香、亮、厚、有特色、更有个性。”该公司董事长刘文新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阳毛尖茶的品质和标准化生产,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华牵头。

经过近两年的潜心研究,艰苦探索,反复实验,双方共同研发制造了这款独具信阳毛尖特色的智能生产线。

“生产线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对茶叶生产设备实施精准控制和标准化生产,将推动信阳毛尖茶和信阳红茶生产方式升级,从手工生产方式向工业化、智能化生产方式转变,引领信阳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国家一级茶评人郭贵义告诉记者。

如今,创新已经成为新茶人异军突起、抢占高地的关键。以浉河区遇见茶业公司为例,这是一家以张君伟为首的新洋茶业新锐企业。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脑温控炒锅设备。

开发了“手工茶自动控温模拟炭火波长的烘焙系统”和“自动增氧红茶发酵系统”,还制定了《调味茶》《代用茶》等企业标准,成为新型茶企的标准制定者。

“做食物是有标准的。没有标准,就不可能上市。为此,我们投入了资金和技术来制定标准,解决发展问题。”张君伟告诉记者,成功定标后,他以浉河区的优质茶叶资源为载体,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新茶饮料。

改变传统单一口味,满足多层次群体的消费需求;并全面提高茶叶利用率,实现茶叶的周年生产,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还与海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利用海尔的工业物联网技术平台,向全球销售优质茶叶。

政府大力引导,企业大力带动,行业发展强劲。记者从信阳市林业和茶叶局获悉,信阳市现有国家农业产业化茶叶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4家,中国茶叶百强企业9家,中国驰名商标8个。

茶叶行业有120万从业人员。在科技创新的强大赋能下,信阳正在努力探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茶-旅游一体化

新的茶人不断涌现,千年不变的茶山也迎来了新的客人。茶山已成为信阳绿色发展的旅游胜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模式。茶旅融合正给信阳茶产业带来不一样的魅力。

今年商城高山山茶花全面上市的时候,信阳市商城县王刚镇韩冲村有万亩生态茶园,茶脊漫山遍野,风吹来茶香。采茶人穿梭其间采摘鲜叶,游客拿着手机记录美景.“这里很美,随意发一个TikTok都能引起围观。

“网友“多蔡赟”斜靠在茶树上,拍视频,赞叹不已。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商城县,依托独特的山、河、林、湖资源,坚持“茶文化与茶旅游并重”的原则,统筹种植、加工、生态茶园观光旅游一体化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

“商城县大别山红色遗产茶旅三日游”已成功申报,将精挑细选茶文化旅游小镇,新建茶产品展厅,充分挖掘茶文化;还将开展品茶和体验游,在旅游高速公路和景区设立购物中心和高山茶的标志,并修建文化石。

使之成为游客的打卡地,以茶促旅游,以旅游促茶产业发展。

从信阳市区出发,绕南湾湖,无论环湖路的哪一头,总能到达浉河区浉河港镇。一路上茶山苍翠,溪水喧闹,石桥静立,民居如画,是一幅现实版的“小桥流水”。

作为信阳毛尖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浉河区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产量4.9万吨,综合产值95亿元。随着信阳茶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浉河区完善茶产业链,先后建设了文新、裕新、佳木银等“十大茶庄”项目。

打造百里茶廊休闲体验游线路。以“毛尖源区、山水石河”红色文化体验游、南湾湖茶村周边一日游为特色的茶旅融合新体验,正在成为信阳旅游的新名片。

“你看,道路小径平坦,屋前花团锦簇,远处的茶树就在附近。游客来了,都说我们这里真美。”石河岗镇何家寨村村民唐顺强告诉记者:“自从旅游开始后,镇上的村子变化很大。孩子们在门前,老人坐在树下笑。

生活越来越美好,游客走到哪都拍照。”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何家寨房车露营基地,开业前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是一个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商务度假、山体户外运动、亲子活动等多元化服务项目为特色的小型山地型旅游综合体。

站在被誉为“网红打卡地”的信阳之窗前,既可近眺四望山,又可揽胜南湾湖,是绝佳的赏景地。一年多来,各地游客的热切期待与持续关注让这里虽是在建,却已走红网络。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