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594次
杭州里西湖腹地毛家埠,是杭州西湖龙井的著名产地,闲适野趣,江南风光,韵味十足。青山绿水之间,是层层起伏的茶园,翠绿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的远方。
走过喧闹复杂的城市森林,心情突然平静下来。山野的风景、人文、自然和谐共存,茶园间的房屋诗意地栖居。这里的大多数人世代以茶为生。在谷雨季节,坐在凉亭里,热情的茶农泡上一杯冰凉的龙井。
清香气息触手可及,吸一口春天的气息,沁人心脾。
李希湖周围的建筑要么是原居民的山村,要么是名人的安静故居,企业或公司很少会有烟花。龙井路15号是唯一显眼的地方。路边那栋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看起来很旧。
这是齐英杰老师的杭州西湖龙井茶有限公司.
龙井茶和龙井村人们的生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他们在龙井山花园长大。说起西湖龙井,齐英杰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从西湖与龙井有关的著名故事,到龙井茶的炒制过程,再到龙井成为国礼的历史,齐英杰都是如数家珍。
与他从苦日子一路走来的父母不同,这位老实务实的“茶二代”对茶文化的推广有着独特的理解。他打继承和创新牌,不仅发掘传统,而且广泛收集国内外文物,建立西湖龙井茶博物馆,保护一脉龙井的声誉,保持完整和创新。
顺应时代,引入电商直播等新的营销方式。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断为西湖龙井茶注入新的活力。茶艺师和互联网的共存,让祁氏父子在余生选择一件事的时候,留下了淡淡的清香。
茶香的可追溯性
南边有嘉禾。从盛唐到明清,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这种沉甸甸的龙井茶的历史,在齐英杰心里是尽人皆知的。
“龙井茶很有名,幸好很多人说不出是哪里的;历史悠久,很难说在哪里。”据史料记载,龙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商远初年。
茶圣陆羽在《茶经》年记载“杭州天柱寺、灵隐寺产茶”。北宋高僧口才大师晚年隐退时,带着和尚弟子种茶,种茶树从灵隐到龙井,这里也是他和苏东坡等文学家品茶吟诗的地方。
苏东坡以“两新旗在白云峰下,绿叶长鲜谷多雨春”的诗句称赞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寿圣寺公户寺和十八宫茶园的狮子峰下仍有悬岩。
清代龙井茶的第一个代言人是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四访龙井,品茶作诗,并将18棵茶树定为御茶,将龙井茶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巅峰。
清朝康熙年间,祁氏家族的人来到龙井村,将制茶技艺代代相传。齐英杰说,齐家与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据记载,公元《戚氏宗谱》年,祁家的祖先祁顺畴在康熙年间迁到龙井村,他的后代祁在附近的山上种植了数百种茶叶。
庄万方大师写的《从葛岭到龙井》,里面也提到齐擅长制茶品茶,对客人忠心耿耿,因此成名。
龙井村的地理位置包括:东至凤凰岭,南至九溪,西至灵隐天竺,北至翁家山,北高南低,形成了阻挡西北冷风入侵的天然屏障,而春夏的东南风容易入谷。
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龙井村世代以茶为生。到现在,龙井茶生产的腹地龙井村,有600多人。村民都以茶为生,村里分王、李、王、齐四个姓氏。龙井村的牌楼叫祁家岭,是祁氏族人聚居的地方。如今,齐英杰已是第12代。
龙井茶分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而西湖龙井茶则以龙井村为基地,龙井村紧邻西湖。拥有适宜的土壤和山体结构,加上北纬30度黄金线的独特气候条件,为茶树创造了完美的生长空间。
通过代茶人对茶艺的孜孜追求,西湖龙井因天时、地利、人和而品质上乘。从帝王贡品到国礼,享誉海内外。
茶道选择
龙井村祁家祖上制茶的荣耀代代相传,名声远播。
自20世纪80年代初齐英杰父亲齐国伟创办杭州西湖龙井茶有限公司以来,他所创办的“宫牌”西湖龙井成为浙江国利龙井唯一指定生产厂家,30多年不变,品质卓越。
“1985年,江泽民担任上海市市长,用我们的西湖龙井招待伊丽莎白女王;几年前,默克尔访问天津,想喝西湖龙井,在天津找到了我们的一家专卖店。在普京6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国家送给他一杯西湖龙井茶。
外交部也给我们发来了贺信。”齐英杰说道。
齐英杰半路出家,继承了父亲的事业。2013年进入公司,从基层做起。他致力于发展茶叶技术。“以前家里人觉得当茶农很辛苦,所以我大学毕业后就去了体制内工作。后来父亲老了,对茶真的很感兴趣。
我辞职了,回来接替父亲的位置。"
这段时间对于非专业人士的他来说,是几年的“跨专业学习”。2017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国礼茶的收藏和加工。到现在,他已经成为龙井茶的专家了。严英杰对龙井茶的生长环境、土壤结构、茶树栽培早有了解。
“为什么我们的茶叶特别好,主要是因为土壤是白沙。茶树的根不耐涝。如果它们生长在平地、平坡或粘土上,它们就长不好。白沙土在山坡上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其养分适合茶树生长。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高品质的西湖龙井。"
齐英杰还向记者透露,龙井村为制作国礼茶的茶树品种——龙井茶组保留了80%以上的种源。这个优秀的种子库,一方面保证了茶叶的产量,口感极佳。
另一方面为培育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茶树品种龙井43奠定基础。
鉴于龙井村有利的气候和地理位置,齐英杰从未忽视龙井茶的采集和加工。齐英杰对选拔过程的控制丝毫不亚于他的父亲。“我们对茶叶采摘的要求是2.8厘米到3.2厘米,绿叶采摘必须符合我的标准。
符合要求的价格会更高,不符合的我不会接受。"
制茶方面,为了保证龙井的醇香,齐英杰不敢掉以轻心,用“抓、抖、建、扩、压、推、扣、抛、压、磨”的十字战术精心炒制。甚至在生产高峰期,用杀青机统一杀青,然后老师傅甩锅。
巧妙地结合了机器油炸和手工整理的优点。
对于“宫牌”西湖龙井来说,国礼茶不仅是一份严肃的政治责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每年国礼茶的准备过程,和父亲一样,齐英杰都要亲自动手,从采摘到加工再到包装运输到北京,成了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每年都要等到回复‘今年的茶不错’,心里的石头才放下。”
茶韵传播
2019年,由齐英杰和收藏家赵大川共同主持的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在龙坞茶乡九街落成。这座青砖白墙的独特建筑耗资400多万元,占地1600平方米。目前,它包含1300多份文件和文物。
它展示了西湖龙井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这个以龙井命名的博物馆是由齐英杰公司独家投资建立的。它的机会要追溯到他刚进公司的那一年。
2013年,齐英杰随杭州农业出访欧洲,一家专供皇室的酒庄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酒厂里有一个小展览室,里面堆满了书。当时负责人随便拿出一本书,上面密密麻麻贴满了历代的酒标。
每个酒标都有一个和皇室有关的故事。
“这些酒标拿出来很有说服力。大家会觉得这个酒庄有历史,有文化内涵,这个酒肯定好。”欧洲之行促使齐英杰为西湖龙井茶建造了一个博物馆。是什么让齐英杰下定决心保护西湖龙井茶文化,
对龙井茶来说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齐英杰发现,中国西湖龙井茶的消费数据是一年一万吨,而真正的西湖龙井产区产量只有550吨左右,相差近20倍。
西湖龙井历史悠久,茶文化荒芜,市场混乱无序。这些问题摆在他的面前。尽管杭州已经有中国茶叶博物馆,但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茶也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博物馆。
戚英杰立刻着手收集龙井茶的文史资料,从民国时期的茶盒茶具到五十多年来人民日报对龙井茶的报道,他收集的资料越多,越意识到龙井茶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民国时候一些老的茶庄在很多方面都比我们现在做得好,
尤其是商标意识,他们还跑去国外把商标注册了,商标上清清楚楚写了在什么地方有多少亩茶园、范围是什么、电话是多少,全部都有。”
北宋年间的茶碾、杭州出土的铜折叠火铲、道光三十年的布政使司牙贴,还有见证了杭州一带一路茶叶史的方正大茶庄红木茶箱等,都被戚英杰收入博物馆,用来纪念那些充满茶香的历史时光。
传承是为了更好发扬,也是为了茶文化在多个维度有更大的伸展,使其更加亲民接地气。对茶文化的弘扬,茶营销手段等方面,戚英杰在父辈的基础上,也有着更多的创新意识。
今年4月,戚英杰参加了浙江省农业农村宣传中心和抖音官方共同主办的“抖音有好货县长来直播”龙井茶专场直播活动,这是他首次以龙井茶传承人身份直播带货,在向网友们简单介绍了关于西湖龙井的品鉴知识的同时,
当天销售额将近200万。他更雄心勃勃,主动对接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准备将“贡牌”龙井营收更上层楼。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湖龙井冲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西湖龙井冲泡的解答,…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湖龙井产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西湖龙井产区的解答,…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狮峰西湖龙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狮峰西湖龙井的解答,…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湖龙井品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西湖龙井品牌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