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龙井茶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龙井茶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茶饼与茶叶哪个更高档?
这个并不能够通过茶叶的最后完成的制作形态来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茶饼都比茶叶高级,同样的道理也不是茶叶要比茶饼高级这要看具体哪一款茶叶,因为像普洱熟茶这样的茶叶,作为紧压茶制成茶饼,他有售价很高的,这样的茶叶如果做成散茶会不方便运输并且带来大量的消耗,而如果是西湖龙井这样的茶叶是做不成茶饼的,同样这样的茶叶肯定是以散茶为主,如果做成茶饼可能损失太大。所以不管是茶叶还是茶饼,都有比较高级的品牌
没有这个做法,但有人做老绿茶储存,都贵了。味道和普洱差不多。压饼先蒸软,再压实,再烘干。包括现在的机器压饼,也是用高压蒸汽蒸软。
用我们常泡的浙江龙井,安吉白茶这些嫩芽为主的绿茶来举例。头春头釆的,一杯都是用玻璃杯一杯泡,不洗茶,头道香最佳,你这一蒸一烘,还喝个啥。
我国数千年的用茶历史上,有过非常多的茶叶品种,特别是一些“贡茶”、“名茶”,备受茶客和文人的雅士的钟爱。现以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名茶分述如下,以乡食茶友们
唐代:
据唐陆羽《茶经》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计有50种,如:紫笋茶、阳羡茶、霍山黄茶、蒙顶茶、昌明茶、茶萸茶、衡山茶、鸠坑茶、仙人掌茶……大部分属蒸王青团饼茶,少量是散茶。
宋代:
据宋微宗《大观茶论》等记载,宋代名茶计有90余种,如建安茶、谢源茶、五果茶、普洱茶、白云茶、花坞茶、龙井茶……大部分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各种名目翻新的龙风田茶是宋贡茶的主体。
元代:
据元马端陆《文献通考》等记载,元代名茶计有40余种,如:头金茶、骨金茶、泥片茶、绿英茶、早春茶、大巴陵茶、雨前茶……
明代:
据明顾元庆《茶谱》记载,明代名茶计有50余种,如碧涧茶、薄片茶、白露茶、绿花茶、白芽茶……
清代:
清代名茶、除绿、黄、黑、白、红等品种外,还发展了新品种--乌龙茶,在这些茶类中有不少品质超群的品目,并逐步形成了至今还在继续保留着的传统名茶。清名茶讣有40余种,如:武夷岩茶、黄山毛峰茶、西湖龙井茶、凤凰小仙茶、青城山茶、贵定云雾茶、湄潭眉尖茶……
中国的饮茶,不仅是解渴的生理需要,而且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这门艺术就发轫于唐朝,唐人主要饮茶的方式是“煎茶”。唐朝《封氏闻见记》中记载的“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证明了茶道在唐代贵族间的普及。
要说龙井茶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估摸着跟乾隆爷脱不开干系。说起古人的风雅,前有裘万顷的“一日不可使无竹”,然而到了我们乾隆爷的口中倒成了“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爷爱喝龙井,不仅封了杭州狮峰山下的十八棵茶树做了“御茶”,还亲自动笔为龙井茶写了很多诗。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那首《观采茶作歌》。大概是因为觉得满意,他还命人将这首诗刻在了茶壶上。那句“惟有骑火品最好”就这样广泛地流传了起来。
▲ 乾隆题诗壶
在之前的茶专刊里,演员周一围曾经担任过封面大使,他当时讲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因为同样爱喝龙井茶,他曾经很认真地去查过,乾隆爷真正喝到龙井的时节,并不是在“骑火”时节,而是在每年的夏末近秋。而从制作工艺上来说,春茶并不是越早越好。但乾隆爷的这句话到今天仍然影响着很多人对龙井茶的品评和判断。其实,在对茶的品评和判断上有一位皇帝比乾隆更加系统和全面,他就是宋徽宗。
▲ 宋徽宗
宋徽宗喝的茶与乾隆所喝的茶并不相同。在宋徽宗时代,喝的还是蒸青压制的饼茶,而乾隆爷喝的则是炒制的散茶。
▲ 龙井散茶
▲今人尝试恢复的宋代饮茶方式
在宋徽宗眼中,好茶的采摘标准应该是一芽、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而由于他自身的“洁癖”,他还要求茶叶采摘回来后,要把茶芽扔到水中,叫做“水芽”,芽与叶的长度要适中,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影响到茶的味道。受唐代影响,当时的茶汤中往往会加入一些香料。但宋徽宗喝茶,以味道为先,他不喜欢调香茶,所以不会在茶叶中放置一些诸如龙脑、麝香这类的香料进去。他所喜欢的是茶本身的香气。一杯好茶应该是闻起来有香气,喝起来很甘甜的。他更注重茶叶的产地、采摘标准、制作工艺、冲泡手法、以及味觉香气的体验。如此说来,宋徽宗不仅是个爱茶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人。
▲ 《大观茶论》
宋徽宗把自己的这些理论集结到一起,写成了一部《茶论》。因为流行于宋大观年间,后世又称之为《大观茶论》。在这二十篇内容中,不仅可以看到上述提到的产地、采摘标准、制作工艺等等,也能看到宋徽宗对当时饮茶风气的记载。《大观茶论》的广泛流传也使得宋徽宗直接影响到了茶味的审美,将其带到了一个优雅而细腻的高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龙井茶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龙井茶饼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