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470次
“沏茶工具都有,只是一直藏着”,这是中国最早提到的“茶具”史料。中国的茶文化历经千年,途经——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风光,也是最神秘的文化。茶香遍天下,茶韵源远流长。一匹有好马鞍的好马,
好茶好水也需要好茶具。在中国,茶具种类繁多,造型美观,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对于很多人来说,茶具不仅仅是一个器皿,更是生活中一种美好的联系,一种装饰空间的方式。作为喝茶的专用工具,
它经历了许多发展和变化。茶具的主要类型如下:
陶土茶具
“洋县(即宜兴)瓷壶季初盛,上者相当于金玉”,是陶器中的佼佼者,宜兴紫砂茶具。紫砂壶早在北宋初期就兴起,到了明代非常流行。内外不上釉,用当地紫泥、红泥、团山泥烧制而成。
因为烧制温度高,烧结致密,胎质细腻,不漏气,而且看不见气孔,而且传热不快,所以不烫手;热天喝茶的话,不容易酸;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断。
其造型古朴大方,有竹节、莲藕、散段、仿商周青铜器等造型,色彩古朴。“人皆无罪,但有罪”——《康熙微服私访记》有一个紫砂匠人的故事,他因为紫砂壶而遭受了冤屈。
由于长期使用,茶汁附着其上,茶味浓郁。无茶可香,茶味十足,于是被坏人觊觎,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爱民之君烧窑,智欺法”的故事。
瓷器茶具
中国的茶具最早是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后,陶瓷茶具逐渐被瓷茶具取代。瓷茶具可分为白茶茶具、瓷茶具茶具和黑茶茶具。
白瓷茶具:
景德镇瓷器最为著名,因其色泽洁白,能体现茶汤的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且色彩鲜艳,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具中的珍品。如今的白瓷茶具更是焕然一新。这套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种茶。
此外,白瓷茶具造型精美,装饰典雅,外壁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饰以名人书法,颇具艺术感,故最为常用。
瓷茶具:
浙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生产出颜色纯正、透光的青瓷。宋代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鼎盛,生产各种青瓷,包括茶壶、茶碗、茶杯、茶盘等。盛况空前,瓯江两岸瓷窑众多。
看烟花,运输船来回飞,一派繁荣景象。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法国全境。与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白腊通的美丽蓝袍相比,人们把龙泉青瓷称为“白腊通”。
被视为稀世珍宝。这种茶具既有瓷茶具的许多优点,又因其色泽翠绿,用于冲泡绿茶时有利于汤色之美。
黑瓷茶具:
宋代福建流行斗茶。斗茶人根据经验,认为建安产的黑瓷茶杯最适合斗茶,所以出名。黑瓷灯笼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出现兔条纹、鹧鸪斑、日晷斑。茶汤一旦放入灯笼,就能放射出五彩缤纷的小光彩。
增加了斗茶的趣味性,但似乎不适合使用,只能作为“准备”。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福州产的漆器茶具五彩缤纷,有“宝砂闪光”、“金玛瑙”、“釉成金”、“仿古瓷”、“雕填”、“高雕”、“镶银”等。
尤其是“红金沙”、“暗花”等新技术创造出来后,更加美丽诱人。
玻璃茶具
玻璃是透明的,有光泽。用玻璃杯泡茶,茶汤颜色鲜艳,茶叶嫩滑,冲泡过程中茶叶的起伏和叶片的逐渐舒展一目了然,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种名茶时,茶具晶莹剔透,杯口雾蒙蒙。
清澈的绿色,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赏心悦目,别有一番滋味。
金属茶具
金属器皿是指用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器皿。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家用器皿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一套唐僖宗供奉的镀金茶具,是金属茶具中的稀世珍品。
但从宋代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人们认为用它们来烧水泡茶会使茶的味道走样,所以很少使用。但金属材质的储茶器皿,如锡瓶、锡罐等也不少见。金属储茶器的密封性比纸、竹、木、瓷、陶要好。
具有良好的防潮避光性能,更有利于散茶的保存。因此,用锡制成的储茶器皿仍在世界上流行。
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中国饮茶逐渐普及,但比较广泛。当时的饮茶器具,除了陶瓷之外,大多是竹制和木制的。这种茶具来源广泛,制作简单,对茶叶无污染,对人体无害。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茶人的欢迎。
但是不能长期使用,也不能长期保存。到了清代,四川才出现了竹制茶具。这种茶具不仅色彩和谐,美观大方,还能保护内管,减少损伤;同时泡茶后不容易烫手,富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
大多数人购买竹制茶具,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展示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