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921次
印楝树皮外表面灰棕色或灰棕色,粗糙,有交错的纵皱纹和点状灰棕色皮孔。若去掉粗糙的皮,则呈浅黄色;内表面灰白色或淡黄色。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纤维状、片状,易剥离。无臭,味苦。可驱虫、治疗癣。用于蛔虫病,蛔虫引起的腹痛;外治疥疮、瘙痒。
【名称】:印楝树皮
【别名】:印楝树皮、印楝枝皮、印楝白树皮、东行印楝根白树皮、印楝树皮、印楝根皮、印楝根皮、印楝树皮、印楝根皮。
【药材类别】:枝叶/树皮
【性味】苦、寒,有毒。
《别录》:微冷。
《日华子本草》:味苦,有小毒。
《医林籍要》:味苦、寒。
【归经】:脾;胃;肝经
【药用部分】:为苦楝、苦楝的树皮及根皮。
【产地与分布】:生长于平坦水坝或丘陵地带潮湿处,多在村庄附近或路边栽培。分布于河南省、甘肃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地。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5至20米。树皮黑褐色,幼枝有星状毛,很快脱落,老枝紫色,有细点状皮孔。羽状复叶,互生,长20至80厘米;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上表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幼时有星状毛。后来除了静脉上有白毛外,其余都无毛了。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长约1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侧有毛;花瓣5,平的或下弯,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深紫色,长约7毫米。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3厘米,淡黄色,有45室,每室含种子1粒。花期为四月至五月。果期为10月至11月。
内服:煎汤6-15克,鲜品15-30克;或入丸或散。外用: 适量,水煎洗;或研末敷敷。
杀虫剂;治癣。主要是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头癣。
《别录》:治蛔虫,利大肠。
桃红景:根:擦苦酒,涂疥癣;煮汁绞碎,食之可除蛔虫。
《日华子本草》:治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疮、小儿高热,煎汤、浸泡。
《滇南本草》:根皮杀白虫。
《医林纂要》:消除疳积,治疗坏疽。
《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有效。
《湖南药物志》:治疗冻伤。
治小儿蛔虫:(一)将樟木剥去外皮,水煮取汁饮用,量其量。此物有轻微毒性。 (《千金方》) (ii) 樟根白皮,除去厚皮,重二斤,切块。将三升水倒入桶中煮沸,放入砂锅中煮沸,调成糊状。五更初取温酒一匙,以虫量之。 (《简便单方》)
治小儿虫痛难忍: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萝卜皮半两。日毕,每盅取一钱,水一小盅,煎半盅,放凉,待服时服,加减量,不时。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到达圣粉)
杀蛲虫:印楝根皮2钱,苦参2钱,蛇床子1钱,皂甙5钱。将全粉研末,加蜜为丸,大如枣,放入肛门或阴道内。 (《药物图考》印楝树皮杀虫丸)
治疗钩虫病:苦楝皮10公斤(去掉粗皮),加水50公斤,煮成十公斤;用石榴皮八两,加水五斤,煮成二斤。将两种液体混合并充分混合。对于成人,每天服用。一次服用一两个。 (《湖南药物志》)
治毒瘾疹:印楝树皮煎汤浴。 (《斗门方》)
治疥疮、风虫:印楝根皮、皂角(去皮)等分。最后加入猪油涂匀。 (《奇效良方》)
7、治顽癣:将苦楝根皮洗净,晒干烧成灰,拌茶敷患处,洗去,次日再敷,三四次。 (《福建中医药》 (2):43, 1959)
治瘘管:楝树皮、鼠肉、当归各二两,白高粱皮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猪油三升。煎成糊状,涂在洞口上,使肉生熟。 (《刘涓子鬼遗方》坐肉贴)
治小儿秃疮及其他恶疮:用苦楝枝皮烧灰,涂猪膏。 (《千金方》)
治疗蛀牙、牙痛:用苦楝树皮煎汤漱口。 (《湖南药物志》)
体质虚弱、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也不宜连续、过量服用。印楝树皮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服药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中毒可引起内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障碍、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新修本草》:有男、女两种。雄性有红色根,无种子,有毒。服用过多会导致人不停地呕吐,有时甚至会导致死亡。雌根有白色根,种子有微毒,故用其提取雌根。
《福建药物志》:印楝根皮有驱除寄生虫的作用,但有一定的毒性。应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谨慎用药。
别名杜仲、杜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杜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功效治疗腰痛、瘀血、闭经、痛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功效《本草拾遗》:'泡酒强腰足。'《本草从新》:'滋阴,益肝肾。'用法用量:煎剂内服,0.51两;或浸泡在酒中。成分含有…
合欢是一种中药。对人体有好处。关键是看你在什么情况下服用。一般来说,合欢有助于保证良好的睡眠。它还可以缓解抑郁、带来内心…
别名冬青(《本草图经》)、冰冻绿树(《濒湖集简方》)。功效去风。补品。治疗风湿痹痛、痔疮。《本草图经》:‘泡酒祛风补血。…
功效治疗营养不良和疖肿。《岭南采药录》:‘可杀虫、洗粉刺。'《南宁市药物志》:《治疗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眼睛》;烧之可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