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507次
治疗痈肿、疖肿和烧伤。 《安徽药材》 :'炒粉调香油,治疔疮、背疮。 '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祛痰安胎。 '
取:煎剂内服,12两;或煎煮研末。外用,将:磨成粉末敷用。
以蒂大、色黄、实心者为佳。
苦味;微甜;性质中立;进入肺部;肝经
经络归络_肺经
秋季,采摘成熟的南瓜,剪去茎,晒干。
干瓜蒂呈56角圆盘状,直径2.55.6厘米,附有剩余的柱状果梗。外观淡黄色,微有光泽,有稀疏的刺状短毛和小凸起点。果柄稍弯曲,粗约1-2厘米,有5-6条隆起的脊,纵向延伸至蒂末端。质地坚硬,断面黄白色,常可见缝隙。以蒂大、色黄、坚实者为佳。
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其他地区也有发现。
一年生匍匐草本,茎高达2-5m。节常有根,密布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厘米,被刚毛;叶宽卵形或椭圆形,有5角或5裂片,长12-25厘米,宽20-30厘米,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是绿色,下面是浅绿色。两侧均布满刚毛和毛发,边缘有小而密的齿。卷须稍粗,毛有3-5根不同。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萼筒膨大呈钟形,长5-6毫米,裂片条形,长10-15毫米,被短柔毛,上部展开成叶状,花冠黄色,钟形,长约8厘米,中部5枚裂片,裂片边缘下弯,雄蕊3,花丝具腺,长5-8毫米,子房弯曲;雌花单生,子房1,花柱短,柱头3,增大,先端2浅裂。果柄粗大,有凹槽,长5-7厘米,瓜基膨大成喇叭状。葫芦果实形状多样,外面常有垂直的凹槽。种子较多,长椭圆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为6月至7月,果期为8月至9月。
产地分布: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在其他地区也有发现。
是南瓜的瓜茎,南瓜是葫芦科植物。植物形态详见“南瓜”文章。
对轻度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有一定疗效。根据34例观察,服药后4例尿量明显增加,腹水逐渐消失,食量增加一倍以上; 23例腹部缩小、体重减轻、食欲增加、精神好转,但尿量增加不显着。腹水慢慢消失;无效8例。用法:取带柄南瓜蒂(柄长约1寸),放在瓦上烤至焦黄,研成粉末吞服;每次约0.5克,每日3次,连服23周。服药期间忌盐,注意休息和补充营养。
从《本草纲目拾遗》
治疔疮: 老南瓜茎几根。烘烤研细末,与香油调匀敷用。 (《行箧检秘》)
治烧伤,将:南瓜蒂晒干,烧后留灰,研末,与茶调匀敷敷。 (江西《草药手册》)
治疗口疮,将:个南瓜蒂烧成灰,调和茶油涂于患处,持续敷至痊愈。 (《岭南草药志》)
治骨、噎:南瓜蒂灰、血残灰、冰糖各适量。米糊以丸剂的形式服用。 (《岭南草药志》)
治疗一般溃疡,将:南瓜茎用炭磨成粉末,与香油调匀,敷于患处。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取护胎用的:黄牛鼻子一块(可烧成灰)和南瓜蒂一两。煎汤服下。 (《纲目拾遗》 精彩汤)
别名台湾海桐功效活血化瘀。可用于治疗闭经、肿块、出血、小儿疳积、流行性腮腺炎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理气血,调经”。…
别名刺槐内皂苷功效祛除顽痰,清除油腻污垢。治咳嗽痰多,痢疾,肠风,大便毒,头疮,疥疮。《纲目》:‘祛风湿、泄泻、便血、疮…
别名小簇红景天、凤凰草、凤凰草、莲座丛功效补肾、养心安神、调经、活血、明目。主治虚劳乏力、骨蒸、倦热、燥血倦怠、月经不调…
别名大柴胡,银柴胡,马兰头(《贵州民间药物》)。功效发汗缓解症状,理气止痛。性味性凉,微苦、辛。加工采集夏季收获。植物形…
功效清热消肿。治咽喉肿痛、痈肿、跌打损伤。《药性考》:'捣汁治咽喉肿痛。'《陆川本草》:“促进肌肉生长,减少肿胀。”捣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