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具 >

西藏错那高山茶叶“撬开”致富路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257次

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格萨尔王传》年就有记载。“门角仙茶,玉叶独”(藏语意为“玉叶独”)。在格萨尔王的时代,

门茶“玉罗岗集”,汉族茶“梅朵央增”,藏族茶“金叶巴扎”,并称为西藏“三大名茶”。20世纪70年代,洛布高枫茶厂在这个地区建立,但由于管理不善而倒闭。

西藏错那高山茶叶“撬开”致富路

虽然茶厂倒闭了,但当地人还是坚持种茶。2011年,勒美巴民族乡组织132人成立了勒美巴民族乡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选举罗布次仁为合作社理事长。

罗布次仁不是当地人。1991年他从错那县觉拉乡觉拉村来到勒门巴民族乡工作时,和当地一位姑娘结了婚,并在这里定居。

在勒木巴民族乡人民的眼里,罗布次仁是个能吃苦、会开车、有能力的能人。因为有能力,他被选为合作社理事长、乐村村委会主任、乐村党支部书记。

“现在,种茶的人平均每户增收一两千元。”罗布次仁说,“尤其是注册了‘乐仓莲’商标后,茶叶更好卖了。”

罗布次仁告诉记者,“勒”指的是勒布沟地区;“仓”是指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仓央嘉措的故乡;“莲花”指的是莲花花生大师。据说莲花花生大师曾游历至此,被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在此修行多年。

勒蒙巴民族乡位于海拔2800米左右,是我区著名旅游景点勒布沟的核心区域。勒布沟是门巴族的聚居区,由吉巴门巴族乡、贡日门巴族乡、曼巴巴巴族乡、勒芒巴族乡组成。

茶叶种植区主要是列门巴民族乡和马门巴民族乡,其中列门巴民族乡的茶叶种植历史最长。

乐布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暖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年日照时数1940小时,无霜期186天,年平均气温10.03,特别适合茶叶生长。2014年5月22日,该地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安徽省的大力支持,乐美巴民族乡走出了一条“基地农民协会”的茶产业发展之路。人们可以通过种植茶叶或在合作社工作来增加收入。乐村65岁的村民Cuom说,

腿部残疾,行走不便,外出机会少,目前在合作社从事除草、包装等工作。“在合作社工作,每天能拿到150元的工资,一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库奥姆满意地说,“希望茶产业继续蓬勃发展,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目前,我们生产许多品种的茶叶,如大叶茶、红茶和绿茶。经过开发,茶场现在占地693亩,年产茶叶近万公斤。”罗布次仁说,“由于产量不高,目前供不应求,往往还没生产就被预订了。”

为了增加产量,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人民收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人才培养。2017年,在安徽省的支持下,乐美巴民族乡将乐村村民达瓦卓玛送到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从学校回来,

达娃卓玛成了合作社的技术总监。

“我现在不仅负责茶树种苗和茶田管理,还负责茶店销售和网上销售。去年合作社茶叶销售额近250万元。”达娃卓玛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来这里买我们的茶叶。只要我们努力工作,

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段敏)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