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具 >

贵州普安:“白叶一号”感恩茶园助推茶源展新颜

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461次

9月23日,在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白烨一号”感恩茶园,数十名工人正在为叶片松散的白茶除草、施肥。注册卡持有者彭一边照料茶苗一边兴奋地说。真没想到不到两年。

曾经的荒山变成了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茶山。

贵州普安:“白叶一号”感恩茶园助推茶源展新颜

在当地,被普安当地人称为“感恩茶园”。在实施“白烨一号”种植地的过程中,曾被称为四球古茶籽化石茶树原产地的普安,因其气候、海拔土壤等种植茶叶的优越条件,成为浙东、浙西地区对口帮扶的县。

经过茶叶专家和黄渡村党员代表的多次考察,最终决定在普安种植600万棵“白烨一号”,种植2000亩白烨一号茶园。

这个2000亩的白烨一号茶园,在普安红薯镇屯上村实施,覆盖贫困户691户2020人,在秦汉时期茶马古道经过的白沙乡唐卡村,实施500亩,覆盖贫困户171户557人。为了感谢黄渡村的帮助,

普安人把这个茶园称为“白烨第一感恩茶园”。

2018年10月21日,首批“白烨一号”运抵普安,曾经盛产浙江安吉的白茶苗,承载了帮助普安862户2577人脱贫的重任。在实施过程中,普安县委县政府将其定位为“白烨一号工程”。

全方位加紧落实,认真落实。经过一年多的管护,2020年春天,长势良好的白茶在打顶管护中进行了试种,几个月来,2000亩茶苗已经发芽拔节,长高了几十厘米,更加健壮。

“今年是感恩茶园管护最关键的时期,施肥除草一定要及时。”普安县茶叶发展中心主任甘正刚说,今年开春以来,共进行了两次打顶采摘、三次除草、两次施肥、三次病虫害防治。每次集中管护,茶山都是几百人同时工作。

少的时候有二三十人。

“我们一天收入120元,一年人均收入1万元。”记者在茶场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今年最后一次除草施肥。工人,其实都是当地农民,大部分都是建档户。自从“白烨一号”种植以来,

这些世代与传统作物打交道的农民,经过技术培训和在茶园工作后,逐渐转变为茶产业工人。

据初步统计,“白烨一号”工程实施以来,已组织2.5万人在茶园从事土地整理、茶苗移栽、茶园管护、打顶采摘等工作,已支付劳务费300多万。茶园还没有投产。

它直接带动了人们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打工的收入是一方面,然后茶园投产,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茶农在茶田的说法正在成为现实。就在距离普安县东城区茶园街道屯上村几公里的地方,

由浙江茶叶集团和普安县共同投资2.8亿元的“白烨一号”工业园一期工程第一条生产线已于今年春季投产。这条专为生产高端白茶而设计的生产线,今年已经生产出第一批顶部采摘“白烨一号”茶青的干茶。

经茶叶专家鉴定,品质优良,具有独特的普安地域特色。投产后,普安的白烨感恩茶园将全部在这里提炼,一片片脆嫩的茶叶将变身“金叶子”,帮助农民增收。

普安被茶业界誉为茶之源,2000亩“白烨一号”感恩茶园的建设,直接辐射带动周边万余亩白茶种植,不仅丰富了普安县茶叶品种结构,也为普安的茶产业作为扶贫支柱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助推古老茶源展现年轻面孔和全新魅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