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307次
说起福建的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都很有名,但大多数人,尤其是北方人,几十年前都不知道。到现在,北大街茶店卖的福建茶都是茉莉花茶,也许是因为北方人喜欢水中浓郁的花香。
然而,乌龙茶是福建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
如果说乌龙茶和绿茶的区别,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绿茶属于非发酵茶,口感一个是醇,一个是清。这也是人生啊。从清澈到醇,大部分人一开始喜欢喝绿茶,感觉清澈润泽,但渐渐的会转而喜欢醇厚的乌龙茶。
袁枚,阿清人,喜欢喝茶。他是杭州人,自然喜欢龙井。对于乌龙茶,我不喜欢武夷茶,因为它苦如药。但有一次游武夷,他说:“僧道争供茶,杯小如核桃,壶小如香橼。每次倒的时候都很难下咽。先闻闻它的香味,再尝尝它的味道,
细嚼慢咽,体贴入微,果然清香扑鼻,舌尖甜甜。一杯之后,再尝试一两杯,让人心情平静,心情愉悦。一开始感觉龙井清澈稀薄。“这完全是事实。乌龙茶在福建分南北,南乌龙茶自然是大名鼎鼎的安溪铁观音。
而北乌龙就是袁枚所说的“武夷茶”,现在叫武夷岩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闽南、闽北的乌龙茶中,一个靠岩,一个靠溪,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般茶馆喝茶,喝茶的人喝乌龙茶,多是铁观音,很少点武夷岩茶。一个是岩茶没有铁观音有名,一个是岩茶确实有一种特殊的味道,第一次喝的人真的喝不惯。事实上,武夷山的茶非常有名。
17世纪风靡欧洲的正山小红茶产于武夷山。1610年进入荷兰,1640年出口到英国。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带来了武夷红茶作为嫁妆。从此,喝红茶的习惯进入了英国宫廷。
然后发展成了所谓的红茶文化,不过这种茶起源于中国武夷。当时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极为繁华,人称“金崇安”,意思是遍地黄金。历史记载了当时崇安种茶的盛况:“自国与国之间开始贸易以来,无数船只云集,
商人和平民偶尔会执着于利益,争夺效率,越发展越壮大。"
武夷岩茶比绿茶更醇厚,甚至比铁观音更涩。人们一说起岩茶的特点,就会说“岩韵”。虽然也引经据典,但还是无法苟同。其实什么都是比较的。没有对比,就不会有区别。
我表现不出特点。就乌龙茶而言,台湾省的冻顶乌龙最好,也就是说最容易吃。茶喝得不多的人,喝了台湾省的冻顶乌龙,会觉得醇香甜甜的。然后在安溪喝铁观音,会觉得稍微重一点;喝着岩茶,
一般人不容易接受,觉得涩不香。其实这个“涩”才是“岩韵”的核心。
能喜欢涩味的人一定是不一般的人。从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来看,涩与滑真的是一种辩证关系。表面上看,爽滑当然比涩好,涩不成熟,不够顺滑,但更深层次上,又反过来了,涩比滑好。
简单内敛已经是很高的境界了。这和写文章是一样的。一开始要求流畅,但这样的标准很容易达到。慢慢的,它会追求文章中的涩味,但这种涩味不是生的,而是一种不会让你进入的“障碍”,而一旦进入,
你会渐渐觉得它很厚重,很调和。周作人的文章不错,包括这么一个别扭的字。袁枚说龙井“味薄”,应该是体会到了岩茶的厚重和涩味。
武夷岩茶的“岩韵”,它的涩味,只知道与它的地理环境有关,而不知道与发现和欣赏它的人更有关系。武夷山自古就是佛道名山,很多茶园都是寺庙道观管理的。比如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红袍,就属于天心的永乐佛寺。
“名士从来不能评水,自古僧爱争茶。”所以那些高僧对茶味的喜好,会直接影响到岩茶的品质特征。有人直接把武夷岩茶的“岩韵”描述为“烂石”和“苔”味。乍一看似乎太白,但乍一想也是意味深长。
想起王维的诗“空山上似乎没有人,然而我觉得我听到了一个声音。那里的阳光,进入一片小树林,从绿色的苔藓中照耀回我的“意境”,和王维一样,它被称为诗佛。想想那些影响深远的和尚吧。它们都有孤独的味道吗?还有这个,
应该也和武夷岩茶的涩味有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福建安溪铁观音女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福建安溪铁观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福建建盏茶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福建建盏茶具的解答,…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铁观音产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铁观音产自的解答,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