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品茶网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紫砂茶具创造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紫砂茶具创造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产地可以追溯至中国江苏省宜兴市。宜兴紫砂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由于当地盛产紫色的特殊泥土,因此逐渐发展出紫砂陶瓷制作技艺。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壶逐渐成为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适合制作为个性化的手工艺品、保留茶香等优点而备受欢迎。现代紫砂壶制作技艺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已成为中国紫砂文化的代表之一,享有盛誉于世界各地。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具之一,起源于中国江苏省宜兴市。宜兴紫砂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宜兴的制壶技艺已有相当的发展,而紫砂壶也随之诞生。紫砂壶制作采用当地的宜兴紫砂泥,这种泥土质地细腻、质地坚硬、不易变形,烧制后的紫砂壶具有耐用、保温性能好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如今,宜兴已成为中国紫砂壶的主要产地,其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地位,被誉为“紫砂之乡”。
宜兴紫砂壶是号称“陶都”的江苏省宜兴市。宜兴紫砂壶自古以来就有“好茶需好壶”一说,而茶壶中属紫砂壶为泡茶器具之上品。中国境内的紫砂壶,属产地为江苏宜兴的最佳。而紫砂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一步:脱水
这个阶段的烧制温度通常低于200°C,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紫砂壶的泥胚脱水。虽然在入窑之前,紫砂壶的生胚都是需要晾干的,但也仅仅只是表面的水分干了,内部水分还在,必须要先排除掉这些水分。脱水阶段需要105°C保持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个阶段温度必须缓慢升高,否则容易造成泥胚开裂或者炸裂。
第二步:排除结晶水
200℃~500℃是紫砂坯体排除结晶水的阶段,结晶水又叫结构水,它不同于泥料的结合水,必须在450℃-500℃时才能从高岭土中分解,这时只要平稳的正常升温即可。
第三步:石英转换阶段
500℃~600℃为石英晶型转变阶段。石英在573℃时,体积增加0.84%。紫砂泥料中含有大量的石英成份,特别是段泥(或本山绿泥)含量更大。所以这一阶段烧成操作要特别当心。虽然整个反应过程很快,只需短短几分钟时间,但如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出现坯体开裂。
第四步:氧化分解
这个阶段的窑内温度要求在600°C~1050°C之间,在这个阶段内,碳酸盐得到分解,氧化铁、氧化锰等着色氧化物开始显示本色。所以,这个阶段也是紫砂壶烧出颜色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紫砂壶的颜色不正,造成偏色。
第五步:烧结
在这个阶段,温度会上升到1050℃~1200℃左右,当然因为泥料不同,烧结温度还是有区别的,这里以紫泥为例。当窑温达到这个温度时,尚需保温一段时间,因紫砂壶为薄壁产品,一般保温30分钟。保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窑内上下温差。当上下温度相同时,可以停止加温,关闭烧嘴。
第六步:急冷
当紫砂壶烧结完成后,就要降低温度,刚开始降温的时候,温度降低幅度比较大。从1200°C左右将至700°C左右。因为这个阶段紫砂壶处在熔融阶段,迅速降温不会导致紫砂壶的破裂。并且急速降温也会令紫砂壶表面的光泽更好,同时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第七步:缓慢冷却
700℃~400℃为缓慢冷却阶段。这一阶段很重要,操作时尤应注意。因为573℃为石英晶型转化温度,体积缩小0.84% ,特别是段泥(本山绿泥)壶更应当心,要确保窑内缓慢而又均匀的冷却,否则制品极易惊裂报废。
第八步:正常冷却
400℃~90℃为正常冷却阶段。可快也可慢,因为此时的冷却已不会对产品产生负面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紫砂茶具创造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紫砂茶具创造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